貴族子弟多溜雞鬥狗,任俠當街打鬥……
而秦國則不然,除了一條又一條橫貫起來的直道、馳道,秦國的街道都十分的整潔。
上至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每個人都顯得十分的忙碌,他們各司其職,各得其位,少有流民或者沿街乞討的乞丐。
“與秦國比較起來,咱們中山國真是……”
說到這裏,姬狐就搖頭歎息不已。
“我真的很難想象,秦國當年是如何崛起的。我聽說在秦獻公之時,秦國還有四世亂政,以至於剛剛歸國的秦獻公所接手的秦國是一個積貧已久的爛攤子。”
“但是,現在不過數十年,經獻公、孝公、惠文王以及現在的秦王四代人的努力,秦國已然擺脫了當年的窘境,一躍之下,成了天下莫敢抗之的霸主大國。”
“這完全是得益於商君變法嗎?司馬大夫,你以為咱們中山國也能跟秦國一樣實行變法嗎?”
聞言,司馬洗苦笑了一聲,說道:“公主,請恕在下直言。秦國能有今時今日之強大,是得益於商鞅變法沒錯,但是我中山國是完全無法炮製的。”
“為何?”
“其一者,秦國多出雄主。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及現在的秦王嬴蕩,非雄主即強君。他們有著天下國君所沒有之膽魄。”
“其二者,商鞅這般的大才,上百年才出一位,咱們中山國何以尋匿,何以留住這般的大才?”
“其三者,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咱們中山國為燕趙兩個大國所包圍,接壤於齊國,若欲圖變法,趙國能答應嗎?燕國能答應嗎?”
聽到這話,姬狐沉默了下來。
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司馬洗沒有說出來。
即現在的中山王子次,實在不是一個雄主!
無雄主之姿,更無人君之相!
中山國的先王姬厝還算是一代名君的。
中山王厝時期是中山國最為鼎盛之時,國富兵強,積極參與邦交大事。
大概在公元前323年,姬厝參與五國相王,稱王,成為了中山國首任稱王之君,可千乘之國稱王,名不符實,為滅國留下了隱患。
公元前314年,趁燕國正亂,中山國伐燕得地,開拓了疆土,但此事影響到以後中山國與燕國的關係,並為趙亡中山之時,燕國落井下石,助趙攻中山埋下了禍根。
子次時期,中山國逐漸走向衰落。
在即位之初,子次享先王之餘烈,曾有過一段四年的和平時期。
子次推崇以儒術治國,此舉雖有利於文化的發展,但在戰爭日益嚴峻的形勢下,一味崇儒隻會導致“戰士怠於行陣”和“農夫惰於田”的結果,貪汙受賄之風盛行,大臣弄權現象嚴重,軍隊戰鬥力降低,經濟窘迫……
麵對趙軍的步步緊逼,子次也是沒法子,到處求援。
子次原本求援於鄰近的齊國的,奈何齊王根本就不搭理他,至少韓魏兩國不必贅言。
且不說韓魏正在聯軍伐楚,即便是在閑暇之時,可能都不會願意對中山國施以援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