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人自稱中國是國中之國,是世界的中心,把中國北麵的民族稱為胡族,南麵視為南蠻,東麵的統稱為諸夷,西麵的統稱為番邦;那麼古中國人是哪裏人,古中國又在哪裏呢?他們哪裏來的如此強烈的優越感,視自己才是正統的人,而視其他的民族皆為野蠻民族呢?
古中國實際上是指中國的河南省和河北省南部地區,那裏古時被稱為中州或是中原。它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同尼羅河一樣,黃河頻繁的洪水泛濫形成了廣大的平原地區,天然的肥沃的土地使那裏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農業耕種區之一。
黃河地區的主要耕種物是中國所獨有的小米,這種金色細小的植物種子實際上就是略帶堿性土地隨處可見的狗尾草,我們現在已很難把植株有半人高的金燦燦的小米同矮小的狗尾草相關連,經現代科學證實,沒有成百上千年的培育,把狗尾草變成小米是不可能的。
中國有著一萬多年的農業發展史,中國的石器時代的石器中挖掘器占很大比重,說明生活在中國土地上的原始人的食物中,植物的根莖占很大比重,也說明中國的植物采集起步的比較早。食物結構的決定是原始人類進化的關鍵條件之一,從以狩獵為食物的主要來源到以植物采集為主,人類對動植物的馴化和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這個曆史持續了上百萬年之久。食物結構的改變是人類從原始人向現代人進化的必備的先決條件。
中國被公認為東方的文明古國,是因為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有世界最早的農業耕種區,中國北方的大豆和長江下遊的稻米是中國對世界農業發展的兩大貢獻。
中國的優越感是完全有著充足的理由的,從地球演化史到文明發展史來看,中國有理由也可以說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至少在地質的演化史中的某一階段是這樣的。在大陸最後一次漂移前,在印度板塊還沒同亞歐大陸碰撞之前,中國是一個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一個半島,氣候溫暖濕潤,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季風不斷吹拂著這片神奇的土地,中國半島逐漸成為各種動植物的生存的天堂。
在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印度板塊的到來逐步結束了中國的天堂環境,持續的造山運動使大片的森林消失,大批的動植物被深埋在地下成為煤炭。在中國的北部和中部大量的煤炭儲藏正不斷的證實著中國天堂的存在。
當我們都羨慕歐洲地中海的地區的氣候時,卻不知道中國曾經也是地中海的沿岸地區之一,地中海狹長的結構是非洲板塊同亞歐板塊壓的結果,中國甘肅的青海湖,中亞的裏海,黑海等鹹水湖都曾經是地中海的一部分。這一切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一艘叫“格洛瑪.挑戰者號”的科學鑽探船證實的。
當然這曾經發生的一切並不可能是聰明的古中國人所都能想到的,對世界較為正確的認識還是從西方人開始的。公元十五世紀時,當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把一幅世界地圖呈獻給大明萬曆皇帝時是,即可招致這位君王的強烈不滿,這是因為利瑪竇的世界地圖是以大西洋為中心來描繪的,這樣中國隻有被定位在地圖的最右麵。堂堂中國怎麼能偏居一角呢,麵對中國皇帝反對,利瑪竇隻好拆分了大西洋,把世界地圖繪製成以太平洋為中心的樣式,拿出來再呈上,中國那位霸道的皇帝看了果然滿意了。這幅地圖就是同我們今天看到的中文版的世界地圖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