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石鍋魚(上)
在宜昌的食譜上既有來自江城的武昌魚,也有順江而下的萬州烤魚,不過若是談到吃魚,還是西壩三江坡上魚街吃長江肥魚更具有地方特色,鮮嫩潔白的魚片在紅油火鍋中沸騰翻滾,吃一口就會辣出一身汗,不得不猛灌幾口冰啤酒才能喘口氣來,窗外江風習習,輪船眼前飄過,的確是吃魚的好去處。隻是近些年假冒偽劣的多了,偷斤少兩的多了,老板的牙齒也深了,魚街又被至喜(廟嘴)長江大橋工程拆得七零八落,去的人也就少了。
說到舌尖上的魚的做法,清蒸、水煮、紅燒占據前三甲;油炸、幹煎、爆炒,還有燒烤,不過這都是尋常吃法;剁椒、蔥油、醬汁、蒜瓣是添加的佐料;麻辣、酸菜、糖醋、清淡也就是各人的口味,沒什麼可值得一提的。倒是那家位於萬達廣場外街三樓、有些\"藏在深閨人未識\"的魚店打出的\"草帽當鍋蓋,蒸汽煮石鍋\"的廣告頗有些新意。
宜昌人都是\"好吃佬\",加上都是山裏人,吃魚不大講究場合,不論是高大上的星級酒店還是低調有內涵的街邊夜市攤,不論是宜昌本土餐飲還是外地連鎖餐飲,隻要是味美價廉、有創意、有特色,擁躉者自然少不了。我們六點鍾趕到萬達那家冠以\"雲南蒸汽石鍋魚\"店的時候,門外坐滿了一些等待翻台的食客,一個前台小姐口幹舌燥的向蜂擁而來的客人解釋:\"恐怕要等到八點半左右。\"頭都大了;\"最好是拿著號碼逛逛街,看場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我暈,不是身臨其境,真的不敢相信會有這麼好的生意,也就真的想一嚐為快了。
其實別吹噓什麼\"現代簡約裝修\",什麼\"濃鬱雲南民族風情\",什麼\"環境優雅\",什麼\"味美原生態\",光是那個\"草帽當鍋蓋,蒸汽煮石鍋\"就已經很吊人胃口了。事實上踏入魚店大門,躍入眼簾的不是那一字排開、黑白搭配的鏤空雕花板,也不是門口的那個看得見幾條小魚在目中無人遊弋的水池,而是到處沸騰的蒸汽和晃動的人頭;燈光下看得見大廳裏都是一字排開的四人卡座,一張長桌上中間一口石做的火鍋,周圍是好一些盛著配菜的磁盤和小巧的調料碟,幾個不知是被蒸汽熏的還是被辣椒辣的男女的臉上紅光滿麵,興高采烈地正在海底撈,這也就是火鍋的魅力。
唐代白居易的那首《問劉十九》這樣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據說就是寫的冬天吃火鍋。古時候因為食物投入沸水燙煮的時候會發出\"咕咚\"聲而被稱為\"古董羹\"。而火鍋這種中國首創的美食,現吃現燙,辣鹹鮮俱全,油而不膩,吃後大汗淋漓,酣暢之極之餘,也可以解鬱除濕,發源於**山城也就不足為怪了。這樣的吃法逐漸推廣開來,也就風靡全國和東亞。據說日本的\"關東煮\"和韓國的\"牛腸牛肚\"就是從我國引進的,不過印度不行,人家吃飯用手抓,手指根本無法直接伸到熱燙燙的鍋裏去撈的。
中國人不習慣分餐製,哪怕敞開國門讓老外進來,哪怕在國內二三線城市也到處可見麥當勞、肯塔基的招牌高懸,可國人還是喜歡火鍋這樣的飲食習慣,據說是從習慣\"大鍋飯\"演繹而成的,也是表現親密無間、休戚與共、同甘共苦和相互信任的意思。就和王麟的那首《傷不起》裏麵的RAP說的一樣:\"別再考慮,別再猶豫,我隻想和你在一起。叫我一聲親愛的,其他什麼都別說, 然後我們吃著火鍋一起唱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