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塔的森林公園(2)
夷陵區的旅遊資源很多,光是5A景區就有天下聞名的三峽大壩和號稱保留西陵峽原汁原味的三峽人家;4A景區也有三峽大瀑布景區和金獅洞景區,除了眾多的3A景區,還有因為拍攝電影《山楂樹之戀》而一舉成名的百裏荒、聞名遐邇的黃陵廟和披著一層神秘色彩的三峽古兵寨,就是在小溪塔本地,也有3A的中華鱘園,至於說到森林公園,夷陵區滿目皆是,既有樟村坪的西塞國,又有鄧村的大老嶺這兩個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小溪塔丁家壩的夷陵區森林公園似乎就有些端不上桌麵、夾不上筷子的感覺。
就和如今不管是相貌不揚或者身段慘不忍睹,都會被有些人統統稱為美女一樣,以公園命名的一些規模不大的街邊綠地、河邊草坪、兩三建築物、幾堆假山石簡直多如牛毛。據了解,僅僅是人口在15萬以內、麵積不算太大的小溪塔街上,就有神仙灣、河心、鬆湖、黃金、濱河、雲高等公園,還有黃金卡、夷陵樓公園和丁家壩森林公園。按照官方的說法,為了實現出門可以見綠、走路幾分鍾就能到公園休閑的規劃,十大公園如一顆顆明珠,沿黃柏河串起夷陵新城,為市民構築了一個個綠色氧吧。
據說小溪塔丁家壩的那幾座山的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國有林場,1992年經林業部批準成立的森林公園,隻是山上的那座塔形的紀念碑上寫得很明白:\"宜昌縣生態環境建設,森林樂園封山育林區\",就知道那裏原來是叫森林樂園的。不過,對於那個如今既叫夷陵區森林公園、又叫小溪塔森林公園、還叫丁家壩森林公園的地方的建設而言,最開始的興起源於林場改製為森林公園,來源於宜昌市中心城區兒童公園南門側麵的那座古佛寺的拆遷與保留之爭。
兒童公園麵朝中山路那一帶早就成了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一側的原體委燈光球場就成了商住樓,另一側的古佛寺自然也就被各路房地產商虎視眈眈。1999年有關部門決定將其拆遷,理由是,早在1992年,市政府辦公室就曾批複過同意拆除古佛寺的報告,還有那座古佛寺既不是明清建築又是危房。冠冕堂皇的解釋也是:正因為考慮到古佛寺的建築現狀,也考慮到宜昌的城市形象,還考慮到信教民眾和旅遊的需要,市有關部門才決定將古佛寺從宜昌市城區遷到小溪塔森林公園易地重建,由古佛寺和早就不複存在的慈雲下院合並而成,所以叫古慈寺。
可是出於文化名城的申報、旅遊名城的形象、文明城市的臉麵,還因為一些有識之士的大力疾呼,加上某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幕,古佛寺的拆遷就在最後時刻被緊急叫停了。緊跟著的就是在原地大規模的改建和重建,那座位於宜昌中心城區的古佛寺就迎來了第二個春天。不過這樣的緊急叫停就是苦了早在1996年就在小溪塔黃柏河邊、山穀之中開始動工新建的古慈寺,因為修改規劃和資金等原因,受其影響斷斷續續停工多年,二期工程直到2012年才勉強重新開工。
2012年夏季,隨著全長1420米的鬆湖路上段道路完工,這條Ⅱ級城市支路不僅成為連接丁家壩與南蔡的主要交通要道,更把夷陵森林公園的建設項目一下子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按照夷陵區規劃分局的《夷陵區森林公園修建*詳細規劃》的意思:這座森林公園位於夷陵區曉溪塔丁家壩山水人間小區東北側,總體規劃編製的範圍東西寬約為1260米,南北長約1260米,似\"心\"形,占地麵積為84.5公頃。規劃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依托森林公園\"生態屏障\"的地脈優勢,以\"生態養生\"(包括森林浴養生、甘霧浴養生、生態陽光養生、森林跑步浴養生、文化養生等)為主題,將其打造成集休閑娛樂、生態觀光、野營遊憩、**體驗、宗教文化、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城市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