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盟主紀年的加更(1/22))
炎黃書院,運動場,主席台上。
“知節,你可莫要動歪腦筋,小軒這樣傳授傳授學生,不比上戰場殺敵來的貢獻小~!再說他家可就他這麼一根獨苗啊~!”
秦瓊聽到程咬金的混賬話,忍不住語重心長地訓斥道。
其實就算拋開炎黃書院山長這個身份不談,秦瓊也不太願意程咬金將李澤軒帶到戰場上去的,畢竟他的命是李澤軒救的,而且,由於韓雨惜這層關係,李澤軒還算得上是他秦瓊的半個女婿,所以從私人感情上講,秦瓊不大願意李澤軒去戰場冒險。
再說,現在秦瓊的一身實力,尤勝當年,這位老將軍覺得就算是有戰事,也該由他自己上,而不是李澤軒。
“二哥,我看你是舍不得這小子上戰場吧~?”
程咬金又不蠢,老妖精眸光一閃,頓時嘿嘿笑道。
旁邊的牛進達、尉遲恭二人,均是笑而不語。
這時,就聽“主席台”前方神仙燈上的李澤軒深情道:“看到你們這一張張略帶稚氣、卻充滿朝氣與鬥誌的麵孔,我忽然想到了一番話,想送給你們,與爾等共勉~!姑且叫它少年中國說~!”
說到最後幾個字,李澤軒的聲音變得異常地鏗鏘有力,感受到李澤軒語氣中的嚴肅與認真,所有人都將心神集中到了天空中的那少年,就見李澤軒微閉雙眼,半晌後猛然睜開,他那略帶磁性卻充滿力量的聲音,頓時傳到了場中的每一個角落:
“一個國家是老是少?讓我們先來說一說老與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沒錯,李澤軒正是打算將前世鼎鼎有名的《少年中國說》給搬到唐朝來,至於唐朝有沒有“中國”這個說法,顯然是有的。
“中國”一詞的起源,最早源自於周朝,因為周朝所處的華夏地區,在當時屬於中央,所以他們便把自己居住的王國,稱之為“中國”,意思就是中央的王國。但這個時候的“中國”範圍還很小,而且隻是周朝統治的一種地理與文化概念。
隨著朝代的更替,“中國”的範圍也在慢慢擴大。到了西周時期,“中國”不僅包含了西周本國地區,還擴展到了附屬國所在的黃河中下遊地區。到了東周,長江流域的部分地區,也屬於“中國”的範圍之內。秦漢時期,“中國”已經跟我們現在的國家差不多大了。
到了漢代以後,“中國”一般指的是漢民族建立的國家王朝。但是在少數民族在統治中原之後,為了取得和漢族的心理認同,也將自己建立的國家稱之為“中國”。到後來的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經曆幾千年數個朝代的更替,除了用自己的國號外,都延用了“中國”為國名,並且在對外出使時也統一使用“中國”這個詞。
隻不過,這貨之前一直說的是白話,現在突然開始拽文言文了,讓所有學生都忍不住為之一愣,也幸好這裏麵的句子比較簡單,不然還真是聽起來都費勁。不要以為古代人就喜歡聽文言文,他們平常交流的時候還都是用白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