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流言蜚語(1 / 2)

新一批的舉人出爐,引起了京城上下的熱議,上大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都對榜上有名者關注不已,有待字閨中的官員,已經開始調查,希望來個榜下捉婿的佳話,至於其他人,純屬是看熱鬧。

舉人榜上,最受關注的就數兩個人,一個是榜首劉欒辰,一個在京城籍籍無名的外來學子,能夠高中會元,他的家底已經被各位大臣扒個底朝天,得知不過是一個普通庶族而已,於是有女兒的已經虎視眈眈,就等到殿試之後,上門提親。

另外一個人,整個京城的人都不會陌生,正是橫行京城各大街市的蕭恒是也,京城的老百姓可是看著他長大,對他的感情不可謂不複雜,畢竟能把紈絝子弟當到他這個份上,除了他也沒幾個。

特別是他去了美嬌娘,退隱江湖之後,雖然偶爾有些他寵妻或是懼內的消息傳出來,但是各大茶館的看客們還是覺得一股深深的寂寞和遺憾,特別是再與其他猖獗的紈絝子弟對比之後,廣大的老百姓們對他更是思念不已。

俗話說得好,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一年來,沒有了蕭恒這紈絝子弟的資深人士在,其他被壓製得狠的王公貴子就使勁地張揚,生怕人家不知道他的威名似的,今天砸一個茶館,明日縱馬一下街道,簡直是無法無天了。

也就是這時候,大家才想起了蕭恒的好,上麵的種種劣跡,他不是沒有幹過,但是人家比較有專業素養,不管是砸了人家的場還是縱了馬,都是由技術含量的,沒傷到人不說,事後還有賠償,就算是搶親民女,也就去年那一樁,最後還沒成功。所以看在他時不時提供一下花邊消息供大家消遣,還給廣大人民群眾增加額外收入的份上,大家對他還是很寬容的,當然也是思念的。

所以在他沒有出現的日子,茶館裏的說書先生順應民意,就專門報道蕭恒的婚後生活,連帶著元意順著他的東風也火了一把,在京城民眾中也是神仙級的人物,特別是她辦的慈善堂也別說書先生扒出來的時候,威望甚至到了與蕭恒不相上下的地步。

朱府的下人就遭了秧,時不時被說書先生揪著打探元意在娘家的秘密,有受不住誘惑的,元意當初向張仲羲大膽的求婚就被傳播出去,那些說書先生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堪比後世的某些新聞工作者,結合了張仲羲婚禮上廣為人知的鬧劇,腦補了幾十萬字的愛恨情仇,於是有了“蕭家夫婦和京都第一才子不得不說的故事”在各大酒樓茶館傳播,甚至還有酸儒刪改之後,寫成了戲本,成了當前最熱的一門戲曲。

這些元意都不知道,倒是蕭恒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氣得不行,那些庶民在酒樓茶館胡說就算了,畢竟京中有點名聲的人家都被議論過,但是特意寫了戲本讓戲班子傳唱,那就居心叵測,貽笑大方了。

他第一時間讓暗衛銷毀了那些戲本,並威脅戲班的幫主,不許再唱這一出戲,不然就驅逐出京城。一番動作下來,那些人總算消停了下來,然而還沒過幾天,京城裏就流傳起蕭恒無才無德,仗勢欺人的話題。

這個話題的受眾麵,大多是在一些士子,原來是某個落第的士子去戲班聽戲,偶然聽到蕭恒仗勢欺人的消息,一時氣不過,在某日與旁人喝酒之後,道出這則消息。他既然是落第士子,與他在一起的自然不是什麼得意人,本來就滿腹牢騷,對於蕭恒中舉很是看不過眼,這次有了攻訐的借口,都使勁地在圈子裏煽動。

流言傳著傳著就變了味,開始聲音說蕭恒的舉人之位來路不正,有他的嶽父,也就是總監考官朱常仁泄題,他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才能高中舉人。雪上加霜的是,此次中舉的一百多個人當中,被同鄉人指出,卻是有好幾個沽名釣譽之輩,往日裏文章不行,此次卻能中舉,確實有貓膩。

這次的流言來的迅猛,仿佛有人操縱一般,波及甚廣,上至監考官,下至中舉之士,皆受到了牽連,三人成虎之下,很快就引起了落第士子的憤慨,一時之間,群情激奮。

內宅的消息一般比較閉塞,特別是在蕭恒有意隱瞞之下,元意對外邊沸沸揚揚的傳聞絲毫不查,還是在她生辰那一天,顏少筠和柳清揚送來賀禮,在信中提了此事,她說不定會一直被蒙在鼓裏。

“意兒?你還在生爺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