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養元穀建立之初,華真行走的一直是基層路線,致力於底層設計,比如將養元術培訓納入了歡想國的義務教育內容。
但是這一次,他玩了一把真正的高端局,在人間世,已經是高端得不能再高端了。
這片土地位於西風漂流帶,大洋上吹來終年不斷的西風掠過平原深入內陸,幾乎沒有雲層對流,氣候異常幹燥。
這條山脈的出現,引導暖濕氣流上升與冷空氣形成鋒麵紊流,製造了穩定的降雨。
四百米至六百米的山脊,高度恰好適中,再加上前低後高的之字形設計,使降雨能大致均衡的分布在山脈的兩側,分別流向東西兩片平原。
有史以來從未有人真正管轄和治理過此地,它就是無人區嘛,直至歡想實業到來。
它從一開始就脫離了袋國以及所屬的西袋洲管轄,二十年過去了,袋國已散架,這裏成為了歡想國的想山邦。
如今想山邦的常住人口近一百萬,這些居民除了從歡想國以及世界各地遷居而來,還有不少都來自各大方外秘境。
丁奇老師借助驚門畫卷和煉妖葫,累計從各方外秘境往想山邦遷了幾十萬人。
想山幫境內有兩條河流,分別是發源於山脈東部的緣江,發源於山脈西部的跡江。緣江和跡江的源頭,都在山脈“之”字形結構的拐角處。
歡想實業在兩側半山腰位置,都分別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庫。
當它們流到山腳下時,又分別形成了不同的濕地和湖泊。想山邦的行政管理中心想山市,就建在百緣濕地旁邊,百緣濕地的下遊則是五色湖。
在墨尚同當年的規劃中,想山邦可以打造四座碧空洗大陣,成為春容丹的生產基地之一。而到了二十年後,想山邦實際上已打造完成六座碧空洗大陣。
華真行在墨大爺的設計方案基礎上,又做了很多補充完善,遊方還幫了不少忙。
想山山脈的建造,在三年前也就是正一三山會的前兩年,就已經告一段落,最後一位出手的九境高人就是遊方。
當代地師遊方,修為高超自不必說,悟性和天資都是頂尖的,但他能突破八境已經是難得的成就,再想求證九境恐須莫大機緣。
無論是地氣宗師的傳承,還是遊方本人的修正,多少都存在不足,對這種境界的修行而言,哪怕隻差一絲就是不可能。
就連遊方自己都承認,此生修行能求證八境恐怕已是極致,哪怕他的江湖手段再高妙,修為也很難再邁出那一步。
可偏偏這渺茫的一線希望,居然就成真了!
想山中最重要的就是想山碑。別說是遊方,就算天下各派高人事先也沒想到,世上竟會出現這樣一塊石碑。
它記錄了諸位巔峰高人施展大神通的過程,以供天下大成修士參悟其境界玄妙。
每次有高人出手打造山脈,遊方都會來到想山碑前參悟。次數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打造想山山脈的過程,與遊方的修行實在太契合了!
這就是機緣啊……
先後有六十三位九境高人出手打造山脈,遊方就是其中的第六十三位。但是按照墨尚同的整體規劃,想山山脈的打造並沒有徹底完成,還留了最後一個缺口。
這個缺口也是遊方三年前留下的。
遊方打造的是山脈最北端的一座孤峰,在這座孤峰和整體山脈之間,留了一段一公裏多長的缺口。自此之後,三年來再無高人出手。
許是因為這世上的九境修士該出手又願意出手的,基本都已經動過手了,沒動手的高人像成天樂,又有各自不出手的原因。
另一方麵,大家心裏也清楚,這個缺口應該等華真行本人來完成。
可是修為能否突破大成都無法保證,更別提邁過生死關突破九境了。假如華真行最終也沒有突破九境修為,那麼這段缺口恐怕得永遠留在那裏了。
華真行是養元術的開創者,而養元術本身的最高境界就是八境。假如有人僅僅隻修煉養元術,最終能達到的成就也隻是八境圓滿。
養元術脫胎於上古菁華訣,但經過了極大的改進與簡化,主旨在於凝煉與運化生機。而九境修為理論上已生機無限,超越了養元術所追求的身心境界。
所以華真行若能突破九境修為,就意味著一種自我超越,不僅將自創的養元術修證圓滿,並且跳出養元術自身的局限……他能做到嗎?
轉眼來到了2052年,自從正一三山會後就一直閉關不出華真行,終於再度公開露麵。華真行來到了想山,養元穀全體大成修士二十七人隨行。
王豐收已擔任了快二十年歡想國總席,到年底即將卸任,這次也抽空跑來了。王豐收之後接任歡想國元首的是雲陌,她已當選但尚未上任,這次也在隨行隊伍中。
隊伍中有個大個子特別顯眼,因為就屬他黑。假如倒退三十年,哪怕將天下高人都叫來看相,恐也無人想到夏爾也能成為大成修士。
這二十七名養元穀大成修士,由曼曼率領來到了想山碑所在。放眼望去,這裏竟然已有四百多人守候,比十年前梅野石造山的場麵更轟動!
想山碑不僅是一塊碑,也是一處小型洞天結界或者說秘境,來者隻要亮明身份接受登記管理便可自由出入。
進出此地唯一的限製就是修為了,假如不到大成境界根本就察覺不到秘境的存在。
平日哪怕最冷清的時候,這裏都有幾十人在觀摩石碑。世上有什麼地方隻要去了,至少就能遇到幾十位大成修士?恐隻有此間。
華真行肯定不是當世修為最高的修士,但這三十年來,絕對是修行界首屈一指的頂流。他今日出現在這裏,據說已突破九境修為。
身為養元穀穀主,他將完成打造想山的最後一步,為持續近二十年的盛況劃上句號。養元穀方麵也沒有刻意保密,消息早就傳出去了。
今日盛況不僅是華真行本人的影響,也是想山工程持續二十年的影響所蓄積。
與天下高人打了個招呼,華真行獨自飛到了想山山脈的盡頭。前方有一座孤伶伶的山峰,便是遊方三年前打造,離這邊的山腳有一公裏多遠。
華真行此番施法,要將山脈延伸與那座山峰銜接,取龍銜珠之意。
前方的山峰、身後的這段山脈、周邊的平原,所有人員都已清場。
華真行的身形飛來後,隨即便消失不見,或者說這片時空便是他的形神所在。
山脈的缺口也消失了,並非立刻就被彌補完整,而是以任何一種感應手段都察覺不到這片時空的存在。
施展此等大神通時,理論上旁人是無法觀摩的,若強行查探便等於出手鬥法,所以三位老人家才搞了一塊想山碑。
近五百名大成修士端坐於秘境之中,感應著想山碑中的神念變化,相當於通過某種玄妙的方式觀看現場直播,接受即時傳來的神念心印。
在眾人的感應中,虛無處出現了一件神器,就是華真行的神隱槍。但它不是以槍的形態出現,而是紮根不知何處的一株神蓮,舒搖生長展開了葉片。
葉片翻卷化為了一段山脊的形狀,然後眾人的元神感應中,才清晰出現了兩側的山脈和中間那段坳口。
如此碩大的蓮葉,脈絡隨之化為了立體網架結構,在變化中構成了這段山體的龍骨。華真行並非要將這件神器埋在山中當成骨架,它有點像工程中的腳手架。
緊接著坳口處出現了堆疊生長的岩層,它們構成了山體的真正的骨架,且經過了大法力凝煉,接近山體表麵時還構築成一座座洞府的輪廓。
山體骨架每生長一分,神隱槍化為的網架結構便消失一分,待框架打造完成後,又有大量土石出現,將全部山體構造完整。
這些土石似是憑空出現的,實則是以大神通搬運而來,搬運的地點是五色湖濕地。
五色湖是緣江流經的一片濕地湖泊,它本就是鑿建山脈、開挖土石方所形成的。楊老頭在湖中移植五色蓮,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