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而立之年,所謂立業成家的年紀。
在30歲前,你可以迷茫踟躕,30歲後就得不困不迷了;
在30歲前你可以焦躁煩悶,
30歲後就得鍛煉著沉穩平靜了。
30歲到來前,你是否找到了最準的自己?
海之歌
如果有人問我,最大的愛好是什麼,我一定會回答看動漫;再問我最喜歡的動漫是什麼,那一定是《航海王》。
2011年的時候,同事向我推薦了一部動漫,名字叫《ONE PIECE》,中文翻譯成《航海王》。一看書名我就跟他說:“我知道這個,挺有名的,但是畫風太醜,我一直沒看。”沒錯,在這個美型動漫充斥,看誰都首先看臉的顏控時代,這種有著既不帥又不酷,還總是覥著一張二貨臉的主角的動漫,怎麼也入不了我的法眼。
同事說:“你看看吧,真的很好看。”一邊不由分說將移動硬盤塞到我手裏,“更新到最新的,全部下好了。”他有些得意地說,讓我不得不懷疑他是不是早就想拖我下坑。
既然人家全部都準備好了,那就回去看看吧,我抱著這樣的心態把移動硬盤帶回了家,將動畫導入電腦。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部動漫在我的電腦裏躺了半年,直到我從那家公司離職,也沒有來得及看。
後來我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有了抑鬱症的傾向,整天除了上班就躲在家裏覺得世界暗無天日未來毫無希望。一個周末無事,鬼使神差一般就將這部動漫從電腦裏翻了出來,而就在那天,我看到貝魯梅爾笑著告訴她的兩個養女,隻要活著,就一定會有快樂的事情發生。
一瞬間,我淚流滿麵。
從來沒有人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所有的人都隻是叫我努力,再努力……讓我不斷向上攀爬,卻不管我是否可能會從上麵摔下來。
很奇怪,就是那樣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仿佛撥開了我生命中的迷霧。或許對我來說,這已經不僅僅是一部充滿熱血的少年動漫,它也是我迷茫之時的一艘風向標,更是我人生的救贖。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帶著一絲感激,我深深地愛上了那群“海盜”!
我愛他們樂觀純粹的笑容,愛他們毫無保留的情感宣泄,愛他們為追求夢想不顧一切的步伐。我的情緒隨著劇情的發展起伏跌宕,和他們一起哭,和他們一起笑,和他們一起歡呼……而在這之前,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會如此迷戀一部動漫。
那是一部以冒險與自由為名,傳遞著夢想、友情、成長的故事。
“人的夢想是不會結束的!”蒂奇的聲音響徹天空——有多少人還記得年少之時的夢想?!
他說:“我要成為航海王。”
他說:“我要成為世界第一的劍豪。”
他說:“我要成為勇敢的海上戰士。”
她說:“我要親手畫出世界地圖。”
他說:“我要找到ALL BLUE。”
風雨交加,揚帆起航。在船隻駛入偉大航路的一刹那,海浪中回蕩著他們的誓言,那是初心不變的夢想,也是一條艱辛困苦的路程。少年壯誌不言愁,或許隻要去做了,即使夢想無法實現,到最後,也能說一句無悔。就如同在那個戴著草帽的少年剛登場的時候,麵對別人對自己夢想的質疑,笑著解釋說,這不是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而是我想做,於是就做了。因為這是我自己決定的事情,所以就算為此戰死,也在所不惜。
簡簡單單,氣勢如虹。
《航海王》更多的篇幅,是在歌頌和描寫友情上——那是最真摯和直接的感情,總是在最壓抑的時候爆發出強烈的情感。可以毫不猶豫地上刀山下火海,置生死於度外而不求一絲回報,隻因為你是我的朋友,隻因為“我們是夥伴。”
譬如,打敗阿龍後,路飛傷痕累累從廢墟中站起來,拚盡全力喊道:“娜美,你是我的夥伴。”
譬如,當薇薇公主問:“雖然我不能跟你們一起走,但再相見的時候,你們還能叫我一聲夥伴嗎”的時候,全體船員集體舉起手露出夥伴證明的標記作為無聲的應允。
譬如,為了救出羅賓,他們一個個毫無二話地拋下各自的矛盾合力而戰,甚至不惜與整個世界為敵。
那些數不勝數的場景總是會被列入《航海王》的經典場景之中,千金易得,朋友難求,或許因為這也是被鋼筋水泥充斥的現代社會所奢求的一麵,每個人都渴望擁有這樣毫無利益驅動的純粹友誼。隻是這樣的友誼現在實在是太少、太少……
我很喜歡《航海王》裏的對比手法,總是能讓人在細節上發現意外的感動,在震撼心靈之餘延續著悠長的反思。而成長也是其中之一。
每個人都會成長,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生命就進入成長的過程。寒來暑往,花開花落,每一次成長都是一次從肉體到心靈的洗禮:得而複失、失而複得。這不是一個輕鬆的詞,更多的時候,是伴隨著傷痛和無奈——成長總是需要付出代價。
那年,他捧著摯友的遺物說出一生的誓言:“我會連她的份一起變強,直到天堂裏也能聽見我的名聲。”
那年,唯一關心他的醫生卻因為他好心的無知而中毒死去後,他揮舞著醫生遺留的旗幟哭喊:“請教我醫術,請讓我成為萬能藥吧。”
那年,在阿拉巴斯坦,麵對被挑釁而自相殘殺的民眾,她站在高高的鍾樓上,一遍又一遍,聲嘶力竭地呼喊著:“請停止戰爭吧。”
那年,他們歃酒為盟,卻在不久之後,於炮火中失去其中一人,隻遺下一封家信——“他是我們的弟弟,就拜托你照顧他了。”
那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幸運的是,我看到他們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困苦都能很快振作起來。駭浪滔天,他們無所畏懼;強敵環伺,他們亦從容麵對,隻是一次又一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目標。成長的代價雖大,卻能給予等值的回報。或許他們正因為明白這些,才能一次次地擦去淚水,一次次地繼續奮勇前行。
對動漫主人公裏各種誓言口號,比如鳴人的“我要成為火影”,比如星矢的“燃燒吧小宇宙”,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唯有對《航海王》例外,我相信路飛會成為航海王,就像他自己也堅信一樣。不是因為偏心,而是每時每刻,他都在證明著這一點。
我坐在電腦前,透過那一方小小的屏幕,看著他們無畏的笑臉——真的算不上美型的畫風,卻是那樣地純粹,純粹到連毫不相幹的我都仿佛受到感染,忍不住要笑出聲來。
我更加努力地生活,習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說一句“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還說什麼要成為航海王”。然後努力地著手解決。朋友說我看得走火入魔了,我什麼也沒說。沒有人知道,在我人生最狼狽的時刻,是它告訴我:“看,那是光明。”
感謝這部動漫,我愛它,也愛這個世界。
一隻叫S的貓
2012年的時候,我養了一隻貓。全身黑色,有一雙金黃色的眼睛,我給它起名叫“S”。
那時,我剛到杭州實習,一個人背井離鄉,再加上性格內向讓我在這座繁華的城市裏始終有一種漂泊不定的孤獨感。每天下班回來對著電腦卻不知道要幹什麼,隻是無聊地刷著論壇或是淘寶,甚至有時候隻是機械性地移動鼠標點著網頁再關閉。這種漫無目的的空虛感伴隨了我大半年,有一天,我在QQ上和昔日的小夥伴大吐苦水的時候,她說,你養隻貓怎麼樣?平時也能陪你。說著就發過來一個網頁鏈接。
那是一個流浪貓求收養的帖子。裏麵各種可愛貓咪的圖片瞬間吸引了我的目光,再一頁一頁地翻下去,才知道這些貓咪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在外麵流浪,比如無意中走失,因為疾病被拋棄,當然也有一出生就沒有主人的幼貓,救助人希望有人能收養它們,給它們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家。帖子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其中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你可以擁有很多,但你的寵物隻有你。
於是我立刻聯係了救助人,並約好到周末的時候過去看貓。接下來我就開始著手準備養貓所需要的工具和貓糧,然後耐心等待——雖然離周末已經沒有幾天了,但我依然覺得時間過得十分漫長,為了排遣這種焦灼感,我隻好一遍遍地翻看那些漂亮的貓咪攝影圖片,並幻想自己未來要領養的小精靈會如何萌化自己的心。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去了救助人給我的住址,那裏離我住的地方並不遠,救助人大概40多歲,保養得很好,她熱情地把我帶回家裏,把S抱給我看。S那時候剛滿兩個月大,小小的連頭帶尾巴隻有我的小臂長。救助人在旁邊說,你看它多可愛,黑貓金色眼睛還可以招財的。S仰著頭,附和一樣地對著我喵了一聲。
一瞬間我就喜歡上了它,走過規定領養程序並簽字後,我帶著S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S並不喜歡黏人,也許是因為它是流浪貓,也許是因為它在很小的時候曾經被車撞過,它總是小心而謹慎,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快速鑽到床底下。它也不喜歡長期被人抱,隻要我把它摟在懷裏超過一定時間,它就會掙紮著露出爪子。它還習慣在下午的時候跳上窗台,靜靜地看著窗外坐一整個下午。
我一直覺得S是不是更需要自由,而不是隻局限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裏,我曾經想過要放S出去兜風,但是因為擔心它會跑丟而又遲遲沒有實施。
S進家的幾天後,一個朋友家裏的母貓生的小貓滿月了,家裏實在養不下那麼多貓。她在知道我也養貓之後硬塞給我一隻,說是讓兩隻貓做個伴。我忐忑地將那隻小狸花貓抱了回去——不管是從貓的獨居習性上來說,還是從同性相斥的角度上來說,我都不看好這隻小狸花貓的命運。
事情卻出乎我的意料,S從屋子裏迎出來,隻是看了小狸花一眼就默許了它的存在。我給小狸花貓起名叫M。M大概是從小被嬌慣壞了,和S的安靜謹慎一點也不同,總是大聲叫著到處亂跑,我可以隨意地摸它,撓它的肚皮,它都是一臉愜意的樣子毫不反抗。而S則從來不會把自己的肚皮露到別人麵前。M喜歡跟在S的後麵去玩它的尾巴,S被惹得不厭其煩,便輕盈地跳上床頭櫃。M也想跟著跳上去,不料小腿短,竟然一頭撞在了櫃子上。之後S就在床頭櫃上麵靜靜地臥著,任由M在下麵喵喵亂叫一氣,就好像整個事情都與它無關一樣。
M剛來的時候,在貓砂盆裏上過廁所後不會用砂子將便便蓋掉,所以房間裏經常會很臭,訓斥它的時候它又用一臉迷茫的表情看著我,這讓我十分苦惱。有天我一邊給M“善後”一邊自言自語地埋怨,S在旁邊看著,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再之後,M上廁所之後,S就跳進去替它用貓砂將便便埋起來,然後對著M長長地叫一聲,就好像是在教導它一樣。有了S的示範,過了沒幾天,M就開始記得自己用貓砂掩蓋便便了。似乎是從這以後,M更喜歡追著S了,而S也好像默認了這個“貓弟弟”。雖然它還是很沉默,但已經不排斥M在它身邊鬧騰,下班回家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S臥在床上,M趴在它的旁邊打滾撒嬌,然後用兩隻前爪摟住S的尾巴送到嘴裏去啃,有時候S可能是被咬痛了,就喵喵地叫,但即使這樣,它也沒從M的身邊走開去。我在房間裏放了兩個貓食盆,好讓它們可以同時吃飯。但是M喜歡這邊吃一口,那邊再吃一口,兩邊忙得不亦樂乎。S就耐心地等在旁邊,等M吃飽了再過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