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禍從北來
太宗聽罷,知老祖不讚成北征之事。太宗便問:“老祖所言,朕可否作如是解?既然那禍事要從北方而來,朕便要阻止這場禍事,決定先發製人,好教它不要北來。”
陳摶摸一縷胡須,說道:“陛下,貧道言盡於此,還望陛下莫要為難貧道。況且,若貧道猜測不錯,陛下北伐與否,定然與第三件事有關。”
太宗愣怔片刻,隨即大笑道:“老祖果然世外高人,朕心甚服!老祖所言不差,朕的第三件事,既是家事,亦是國事,皆關係天下之人,還望老祖不吝賜言。朕誠心請教,不知朕百年之後,帝位將歸於何人?”
陳摶說道:“陛下,道家鼻祖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祖莫非要朕秉持仁善之心?”太宗打斷老祖,以為所言“水善”,實乃暗指“不爭”。
陳摶暗歎一聲,笑道:“陛下心憂萬民福祉,乃最大之仁善,何來貧道勸諫之說?貧道隱居華山多年,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天降甘雨,水入樹木之體,滋養其生長。然雲住雨歇,太陽金光自雲層溢出,炙烤萬物,樹木之水溢出體內,蒸蒸而上中天。如此循環往複,天地萬物,生生不息。貧道言盡於此,帝位何去何從,想必陛下心中早有分曉,貧道不敢妄言。”
太宗聽後,卻不明所以。隻得讓老祖退去,一個人在宮中默默思量。
翌日下午,陳摶由太監王臨機領著,前往中書門下觀政。王臨機將陳摶奉若神明,一路之上,諂媚不斷。
昨天與太宗長談,陳摶已再無他論。太宗要給老祖賞賜封官,陳摶堅辭,太宗隻能收回成命。與此同時,宋琪帶著手下部分官員,正站在大門外等候陳摶的到來。他昨天接到太宗旨意,今天接見陳摶,宋琪已打定主意,除了完成皇命之外,還要盡快將陳摶送離京城。
忽聽得王臨機欣喜道:“老祖,到了!您瞧,宰相大人正在門外迎接您呢!”
陳摶定睛一望,遠遠看到宋琪帶著眾人向自己迎來。宋琪踏前一步,拱手笑道:“宋琪領中書門下眾臣,在此恭候陳摶老祖多時,老祖一路安否?”
陳摶大笑還禮道:“宰相大人多禮,貧道受之不起。”
雙方寒暄完畢,宋琪領陳摶進入中書門下,邊走便介紹道:“中書門下乃宰相治事之所,又稱‘政事堂’,沿襲唐時舊製,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並舉,合稱‘二府’。中書門下設……”
眼見宋琪打算仔細說下去,陳摶連忙打斷道:“宰相大人,此中處理的皆為朝堂政事,貧道區區方外之人,不宜了解過多。宰相大人好意介紹,貧道心領了。”
聽完此言,宋琪心知陳摶隱退之心堅決,遂道:“老祖世外之人,淡泊名利,宋某佩服。宋某聽聞老祖得玄默修養之道,不知可授予他人乎?”
陳摶淡笑道:“貧道山野之人,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生之理,也沒有法術可傳他人。諸位皆治世之才,心懷天下,即使能得道升仙,於世又有何益?當今陛下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古今,深究治亂,實乃有道仁聖之主。當此之時,正是君臣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專心致治之秋。所謂修煉,無非勤於政事,安心治世而已。”
宋琪麵有慚色:“老祖得道高人,宋某受教,定當竭心盡力,輔佐陛下治世安民。”
陳摶撫須大笑道:“有如此良君賢臣,天下何愁不安?貧道此次進京,心願已了,已到歸去之時,宰相大人保重!”說罷,不等宋琪等人反應,陳摶便大笑著離開政事堂,自出皇宮而去。
宋琪向太宗講述了陳摶參觀政事堂之事,太宗聽罷,心知陳摶去意堅決,對陳摶更多了幾分敬重。
“傳旨,詔賜陳摶號‘希夷先生’,賜紫衣一襲,暫留陳摶於宮中,令有司增葺陳摶所居雲台觀。”
陳摶受號,其餘皆堅辭不受,數月後歸華山,居華山石洞,閑遊山岡水澗,漫看雲卷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