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近來由於女性漸漸獨立,也有妻子抱怨丈夫對她事事都要管,常常翻她的皮包。
我想談的是前一類的抱怨。很多男人在追求伴侶時的確挖空心思找話講,而在婚後“惜言如金”。其實這是動物的天性,隻要看看求偶時的動物怎樣使盡花招吸引異性就可印證了。婚後他可以和同事、同性朋友長篇大論,回到家卻愛用報紙或電視擋在前麵。他有秘密嗎?他變了心嗎?我想,大都不是。
教育學家常忠告父母親,要讓孩子保留他自己的小秘密,那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快樂。夫妻之間也一樣,丈夫不讓妻子整理書房,有的是因為他在亂中有自己的秩序,別人一整理他反而找不到東西了,或是因為就是不願讓別人碰他心愛的書、有紀念性的小擺設,這個“別人”也包括妻子在內。但我相信那不全是為了保住什麼秘密,隻是他希望獨享。
成熟的人會了解人基本上都有“私屬性”的需求,親密如夫妻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夫妻,不像傳統所說的是兩個圓的重疊,疊不齊的地方還要竭力修整齊;應是兩個部分重疊的圓,除了重疊的地方以外,還有完全單獨的自我。丈夫翻妻子的皮包,和妻子翻丈夫的西裝口袋,同樣荒唐。再說,如果夫妻哪一方真有妨礙情感的秘密時,那就不是翻不翻能解決得了的問題啦!
夫妻之間有適度的“私屬性”,反而可以增進彼此間的生活情趣呢!
10.撒嬌不是幼稚
很多人都知道張敞畫眉的故事,足見保守的中國人的夫妻生活也是很活潑的。前麵談到夫妻之間也需要幽默感,從小在嚴謹的家庭長大,父親不苟言笑,母親沉默辛勞,自己也是乖孩子的人,結婚後總不能與丈夫和諧相處,雖然盡職盡責,丈夫似乎也不感謝,是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幽默的緣故呢?幽默既然需要知識和智能,那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的,有沒有別的辦法使夫妻之間氣氛好一點呢?
有的,撒嬌要比幽默容易一些。不過從來沒有撒嬌習慣的人需要練習,才能不讓人肉麻反感。因為弄巧成拙以後,會大大削減自信心,就再也沒有勇氣嚐試了。
也許會有女強人不屑於在丈夫麵前撒嬌,認為那是“次等公民”取悅於人的方法。事實上撒嬌並不是女人的專利,丈夫未嚐不可以向妻子撒嬌,子女更常向父母撒嬌。撒嬌絕不表示自己是“弱”的一方,基本上這是以柔克剛的“技巧”之一,會使夫妻之間隻有“玉帛”沒有“幹戈”,氣氛當然不會太壞。
但是成熟的人知道,撒嬌的目的隻是增加夫妻之間一點生活情趣,調劑一下刻板的氣氛,並不是處理事情的方法,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法寶。如果認為撒嬌可以達到“不合理要求”的目的,或是成為推卸責任的方法,或是用來當籠絡丈夫的唯一手段,那可能在情人間有效,在夫妻間說不定會變成厭惡對方的原因。尤其是結婚日久,有了“婚姻倦怠症”的夫妻。
撒嬌其實不是幼稚,不成熟的人甚至玩不好這種“遊戲”。撒嬌要能自然、合時合地、適可而止,這些都必須是性格成熟的人才能懂得的,否則會讓對方窘迫、反感。
成熟的女性也會懂得接受丈夫的撒嬌,了解其中真正的信息是什麼。諷刺、取笑一定讓對方難堪,使夫妻之間氣氛僵化。中國傳統的“夫妻相敬如賓”,我覺得並不完全適合今天的夫妻。夫妻如能像知交、密友,一定會更加融洽和諧。
11.夫妻朋友
聽過好幾對離婚的夫妻說,他們現在變成好朋友,很多事常常在一起商量。
這是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思的現象。為什麼做夫妻的結局是離婚,而離婚的結局卻是變成好朋友?難道真是“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嗎?關鍵是做夫妻會彼此要求太多,配偶給了十還嫌不夠,朋友給了三就很感謝了。其次是夫妻之間距離太近,不但減少美感,反而增多摩擦。朋友約會,彼此收拾得整齊美觀,話若不投機說“再見”就行,不必硬擠在一個空間裏。
那麼是否可以在做夫妻的同時做朋友呢?現代人的婚姻大部分都是自己談戀愛談成的,這“談”可以一直放在婚姻生活裏,也就是專家說的:多溝通。不但是夫妻之間,在子女之間、家人之間都用得上。夫妻之間最嚴重的溝通不良,大約就是各自頑固地維護自己的觀點,而且極為主觀。和朋友討論事情時會不願傷害對方,也會下意識地覺得朋友很有道理而能保持客觀,並尊重對方。如果這種態度用於夫妻之間的溝通,應該會比較暢通。
夫妻最需要溝通的主題是對孩子教養的方式,很多夫妻爭執最多的是為孩子,這一點不會發生在朋友之間。我曾經問過離婚後變成朋友的夫妻,他們怎樣麵對孩子。大約是以下幾種態度:依舊關心,珍惜短暫的探望時間而特別關懷,尊重有撫養權的那方養育的方式,並且感謝對方付出的心力,客觀地建議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有位女士說,真奇怪,為什麼他們在沒離婚前不能用這種態度相處。
朋友大多數是臭味相投的,人生價值觀相近的,比較精神層次的。配偶則大多數由於是基因傳承,比較生物性的。因此夫妻要同時做朋友,需要雙方夠成熟。譬如說尊重對方像尊重朋友一樣,保持適當的距離像和朋友之間一樣,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像和朋友相處一樣。“夫妻朋友”應該是死黨,非常親密,卻又各自保持完整。
夫妻和配偶的家人之間,金錢處理等也常是溝通不良的主題,而朋友則大多沒有這類困擾,這仍然是距離的“功德”,需要夫妻用成熟的技巧來溝通。如果能在做夫妻的同時做朋友,會減少很多離婚的遺憾吧。
12.結婚是一種團體生活
我說過結婚第一年是最難適應的時段,很多女性也有同感。
前幾天有位太太為了丈夫每次洗澡把浴室弄得“淋漓”不堪,卻從不擦幹而氣得忍不住吵架。有人勸她不值得為這種小事吵,她說,夫妻在一起也是團體生活,為什麼不替對方想想。
真的,結婚的確是要過一種團體生活,雖然隻是兩個人的小團體,但是一些團體生活中要遵守的原則,卻也適用於夫妻之間。有個很有名的小故事流傳著,丈夫擠牙膏從中間擠,太太卻習慣從底下擠,於是兩人就為此爭吵不休,特別是情緒不好的時候,好像就是沒想過用一人用一支牙膏這麼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其實也不是沒想到,就是潛意識不願“夫(婦)規婦(夫)隨”。
夫妻的生活習慣不同是天經地義的事,從小的成長環境不同,父母教養方法的不同,這些習慣到結婚時改不了,也不願改。那位太太的丈夫從小洗澡,是把水從浴缸裏舀出來往身上衝;她從小洗澡,母親不準她把一滴水弄到缸外,所以她婚後布置浴室是放了小地毯的。有人睡覺前要看書,有人有一點亮光就睡不著。有人打雷也吵不醒,有人連針掉到地上都嚇一跳。有人一大早就非起來不可,有人是夜貓子,早上起不來……這種種都不會因結婚而有所改變。
我見過一個積極的例子,有位太太因上晚班,早上十點左右才會起來,丈夫則一大早就在浴室洗澡,剃須刀開得吱吱響。她常常被吵得怒火中燒,發作吵過幾次也不見好。後來她在晚上洗澡時就把浴室關得緊緊的,躺在床上看書的丈夫問她為什麼關門,她溫柔地說怕吵了他看書。第二天早上,她睡夢中覺得特別安靜,蒙矓中睜眼一瞧,隻見浴室門緊關著,幾乎沒什麼聲音透出來。
團體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別人不同的生活習慣,盡量自愛,多替別人著想。如果發生衝突時,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光吵著離婚。妻子如果能多用幽默、溫柔的方法,問題則大都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