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半開玩笑地說:“你的《一個女人的成長》已經長到中年了,‘她’該完全成熟了吧?”我說,不然,從我接到的讀者來信看來,很多人到了中年,會再來一陣彷徨不寧、情緒煩躁的時期。專家的名詞是“更年期”或“空巢症候群”,我倒想造一個“第二度青春期”名詞。因為我發現有些女性也像麵臨第一度青春期那樣,對身心變化有點手足無措。

第一根白發、第一撮魚尾紋、孩子第一個異性約會的電話、不再準確的經期、別人對她的稱呼的升級、年輕人對她特別尊敬的態度、丈夫對她追求時髦的嘲笑等,都會讓某些進入中年的女性心驚。

如果她不夠成熟,可能會產生兩種狀況:

一是失掉安全感。在家裏唯恐“色衰愛弛”,對丈夫越來越不放心,盯得緊,查得勤。半輩子為兒女付出,極不願有人“搶”走她的心肝寶貝,所以凡是子女的異性朋友都得防著。

二是失掉自信心。曾聽有位中年女士對她朋友說,每天早上洗完臉對著鏡子時心緒低落,直到一層層胭脂蜜粉敷上後,才開始有信心麵對一天的生活。這是外貌上的。職業婦女眼見長江後浪推前浪,而且年輕女性反應靈敏,比上一代有更多機會受高等教育,工作能力似乎更強,中年女性便漸漸沒有自信、畏縮,混到退休算了。

這兩種狀況會有些共同的“症候”,即嘮叨、疑心病重、情緒不穩、用無病呻吟引起丈夫和子女的注意、不再上進、過分愛漂亮,或過分像少女一樣幻想虛無的愛情等。有的中年女性身“患”數種“症候”,有的則一種、兩種。

然而中年的確是收獲期,成熟的人會享受豐收,不成熟的人則認為無作物可收。如果把中年當成“第二度青春期”,那麼雖也有短暫的手足無措,卻畢竟有了幾十年的人生曆練,展望未來的半生,正好也可以好好打點計劃一下。除了體力、精力不如年輕時,腦力、智力不應輸給年輕人,空餘時間也比年輕時更多些,這正是活好後半生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