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劃麵對老年

無論人們多麼清楚每個人即使不夭折,也無法逃避年老和死亡,但能夠真正坦然麵對的人的確需要成熟加智慧才行。

死亡無人能抵抗,但人類對抗衰老的研究和發明真是讓人歎為觀止。由於商機無限,新技術、新產品源源不絕,無論男女,幾乎都勇於以身試法,而且年齡層越來越低。如果二十歲的人都去做激光美容,就不能譏嘲六十歲的人去做拉皮了。因為有一個很奇怪的“社會心理”,竟把老當成一種羞恥,老人覺得不好意思是“自己老了”,別人如衝口叫“老先生”或“老太太”,也要先道歉一下。

如果在中老年期真能“由外而內”鼓舞心情,那麼整形的確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但是“整頓外表”隻可列為麵對老年的計劃之一,不能當成全部。真正的、踏實的自信心和活力仍然要發自內在,十年、八年以後,衰老的皮肉會再鬆弛,但踏實的自信心和活力卻能有增無減。

每個人麵對老年都會有不同的計劃,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重要的方向:

第一,充實內在。永遠不要停止求知,而且要如饑似渴。年輕人偶爾停頓,還有時間和精力追趕,中老年人卻不同了。知識可以啟發智能,智能可以讓人活得更好。

第二,充實錢包。年輕有充沛的體力,經得起吃苦;老年貧窮不但自己受罪,也會拖累別人。對已成年的子女不必再無休止地給予經濟支助,要合理地為自己規劃養老金。

第三,充實友誼。老朋友多聯絡,新朋友不拒絕。朋友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重要,老年尤其如此。

第四,充實熱情。冷漠是寂寞的病根,熱愛人生,關心別人,越老越不能冷漠,但不是囉唆。

真正不怕老的人,就是能計劃麵對老年的人。老是逃不了的,不怕老也好,不服老也好,隻是一種心態,必須有行動配合才行。

2.做喬木,別做菟絲花

高齡獨居幾乎是個社會問題,如果不願或不能住養老院,那麼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就是精神上和經濟上的。精神上要有嗜好,譬如讀書、繪畫等心靈活動。經濟上最好在年輕時便決定將來不依賴小孩,生活簡單也是為老年打基礎。有足夠的獨居能力,有獨居的意識,不是做菟絲花,而是做喬木,再老也不怕。

當然,在傳統的中國文化倫理上,三代同堂、老少同居是完美的,但是時代的趨勢、現實的環境都使得這一傳統越來越不容易維持。更何況女人長壽、獨居的概率比男人更大,如果沒有獨居的能力和意識,變成一株“老菟絲花”是很有可能的。

也是商人看到了商機,現在有不少老人公寓或養老院,有些必須經濟條件夠才住得起,住在裏麵可能完全沒有獨居的痛苦和煩惱。聽過不少“居民”表示“快樂得不得了”。

但是也有很多老人認為住養老院是可憐得不得了,被子女拋棄,與社會隔絕。還有些生性不喜與人群居,老了還要應付四周那些老家夥,不得清淨。

無論住養老院或獨居,都有“獨自一人”的心理壓力要承受。怎樣把“獨自一人”的心理壓力消除,就很需要成熟的智慧了。

精神和經濟絕對是決定老年生活是否愉快的主要因素,其中精神又重於經濟,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快樂的老富翁、富婆。物質生活越簡單越好,精神生活則越富足越好。

一個沒有職業的女性,終身為丈夫和孩子奉獻,在過了中年麵臨老年時,尤其要在這兩方麵早做準備。即使不是獨居,也不能有菟絲花的心態,要做一株喬木才是不拖累別人、受人歡近的老年人。

不少中老年女性用很多時間、金錢來防範丈夫外遇,依我看,不如用來準備自己的精神和經濟這兩大項目更有益呢!

3.亮麗的老年生活

“老”和“灰暗”“陳舊”連在一起,身心及生活環境,似乎都脫不了這一類的形容詞。

好幾年前,有一位太太抱怨她丈夫六十歲以後就不愛洗澡,弄得滿屋子都是異味。女人可能比較不怕洗澡,但上了年紀的女人很愛藏東西,東塞一團紙、西塞一塊布的全舍不得丟。

老人不好意思穿色彩鮮豔的服裝,認為不夠穩重。老人住的地方家具顏色大都是“古董色”,牆壁已看不出是灰還是黃,燈光總是黯然,四處是發黃的老照片。住在這樣環境裏的,不一定是貧窮老人,隻是老人大都喜歡懷舊,甚至是懶得搬動調整,於是越住身心越灰暗、陳舊,使得年輕人怕走進這種環境,怕搭理老年人。

其實,老年絕對可以生活得亮麗而有生氣的。單說外在吧,首先要身體幹淨,經常有肥皂香,比什麼香水都好聞。其次是不要怕穿色彩鮮豔的服飾,隻要剪裁端莊,老女人一樣漂亮。住處在經濟許可下,經常粉刷一新,誰說流行的家具不適合老人?燈光輝煌會使膚色都美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