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冬蟲夏草(1 / 2)

新疆人!難道這些白皮膚、高鼻梁的都是新疆維吾爾族的?

我越想越覺得有可能,寧夏距離新疆地區並不遠,在這裏看到新疆的維吾爾族的人並不稀奇,這時候再看那幾個棕色皮膚的人,應該也是某少數民族的人,是藏族?是蒙古族?都有可能吧!

那第一個爬到我腳下,親我大母腳趾的大拇指,很恭敬地朝我說:“主人——請!”

還沒等我邁步,大管事走到老頭麵前,厲聲道:“寨主人下過命令,以後不要稱呼‘主人’,要稱呼他‘小哥哥’。”

老頭諾諾地點了點頭,很恭敬地朝我喊了聲“小哥哥”。

大管事他們說的漢語裏摻雜著濃厚的苗語方言味道,我們都能聽懂,可這老頭一開口,我和於麗娜就是一驚,他說的方言竟然和山東河口地區的方言有些類似——難道老頭來自山東?

走進“城內”,我才注意到,之前我認為的城其實並不是城,這是些奇怪的建築,一列列,一排排的青灰色建築屹立在我們麵前,並不是房子。

這些奇怪建築的樣子十分奇特,雖然看不出是做什麼用的,但一眼就能看出,並不是供人居住的房屋。

走近了些後,我看的更清楚了,近距離看,這些建築大小不一,好像是按照某種天幹地支的順序擺列的,每個的形狀類都似於倒立的蒙古包,這些“包”是實的,裏麵並沒有供人居住的空間。

再看去,我又發現這些倒立的蒙古包的頂上是個平台,而且一側還有環繞向上的石階——難道這是些祭台?

能想到祭台也是之前古董李告訴我的。

那也是從寧夏回山東的路上,因為閑著無事,他給我講了很多遠古文明奇異習俗。

他一說起曆史便來了勁,可我當時沒什麼興趣,自然也有一句每一句的聽著。

我記得他說過關於黃帝祭奠天地的事。

具體的細節我也記不清了,依稀記得古董李說過,當年黃帝打敗炎帝和蚩尤時,都曾設立過很多祭台,祭奠天地和諸神,祭奠完成後,還把很多上古神器留在了祭台裏。

古董李一直對黃河流域的文明有十分濃厚的興趣,他年輕的時候,也曾來過寧夏十幾次,原因就是在一些殘存的石碑中記錄著關於黃帝祭天地的事。

這幾塊石碑是在幾個漁民在黃河裏打撈上來的,上麵文字是鳥篆——這是一種春秋時期黃河中上遊使用過的古文字。

因為石碑的殘缺以及對鳥篆的翻譯有困難,古董李也不敢十分確定他們的破譯是否完全正確,又實在不甘心就這麼半途而廢,於是單槍匹馬調查起此事。

那幾年,他翻閱了大量前秦書籍,也考察了很多相關的古跡,最後幾乎確定這些關於黃帝祭天地的傳說都是真的。古董李琢磨著,既然這些事是真的,那麼是不是黃帝真的把那些神器藏到祭台了呢?於是他繼續調查。

根據古董李的判斷,在黃帝早期,所謂的華夏大地其實分為三塊:東夷部落、華夏部落、苗蠻部落。

到了今天,我們除了最熟悉的華夏部落外,大部分人對東夷部落還稍有了解——主要是因為東夷族有戰神蚩尤。

而華夏部落也是後來才統一起來的,早期時,還分為皇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至於苗蠻部落,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在當時這就是個神秘的部落。說起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我們所說的伏羲、女媧的神話最早還是出自南方的苗蠻部落。

皇帝先是吞並了炎帝,之後又大戰蚩尤,經過幾年的戰爭,最終經過逐鹿之戰,皇帝打敗了蚩尤,華夏部落也統一了東夷部落。

至於苗蠻部落,古董李說它們原本居住在河南、江蘇一帶,因為長期受到東夷部落的壓迫,後來逐漸南遷,一直遷到了長江流域。

華夏部落的發跡地就在寧夏陝西這一帶,所以古董李判斷,黃帝祭天地的祭台也應該在寧夏和陝西這一帶。

關於古董李的調查過程,他囉裏囉嗦的講了一大堆,詳細過程我也記不清了。

我隻知道最後古董李還是找到了關於黃帝祭台的證據,好像就在位於寧夏境內的黃河流域。

古董李的講述到這裏就終止了,當時我記得還問過他,既然知道大體的位置,而且還花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耗費了那麼多精力,為何不一查到底呢?

當時古董李笑而不語,在我反複問了幾次後,才應付地回道:有些曆史已經沉睡了很多年,又何必吵擾它呢!而且一旦公諸於世,也許會顛覆很多曆史……

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這話神神叨叨的話,現在想起來,或許當年古董李查到了什麼,隻是這些發現太過震撼,在權衡下,他才決定放棄了這些調查,而轉頭去研究關於河神的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