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先生講過,《老子》所謂師法天地自然,不過是借天地自然來做比喻罷了,並不真以它們為師。從水的特性上悟到人應該“弱其誌”,從山穀的特性上悟到人應該“虛其心”,這種出位的異想、旁通的歧徑,在寫作上叫作寓言,在邏輯學上叫作類比,可以曉諭,不能證實,更不能作為思辨的依據。
錢先生是把《老子》當作一個純粹的學術研究對象加以分析的,可想而知的是,他的《管錐編》如果不是寫得足夠晦澀難懂,恐怕早就招來人民群眾的一片罵聲了。對待傳統經典,有些人喜歡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歡跪在巨人的腳下。
題記一(1 / 1)
錢鍾書先生講過,《老子》所謂師法天地自然,不過是借天地自然來做比喻罷了,並不真以它們為師。從水的特性上悟到人應該“弱其誌”,從山穀的特性上悟到人應該“虛其心”,這種出位的異想、旁通的歧徑,在寫作上叫作寓言,在邏輯學上叫作類比,可以曉諭,不能證實,更不能作為思辨的依據。
錢先生是把《老子》當作一個純粹的學術研究對象加以分析的,可想而知的是,他的《管錐編》如果不是寫得足夠晦澀難懂,恐怕早就招來人民群眾的一片罵聲了。對待傳統經典,有些人喜歡站在巨人的肩上,但更多的人喜歡跪在巨人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