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若麟對白翎島的定位是初始起步基地,培養合格的軍政人才,要不然即使現在強行占領了更大的地盤也經營不了。他希望能建立一個初步完整的管理體係,能夠良性的自我運轉,這需要很多的人才做支撐,而他現在欠缺的就是人才,這需要他不斷的培養和引進。
一個體係的建立和運轉,財力上的支持肯定是不能少的,靠打劫海盜來錢雖然快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白翎島必須建立自己的資金來源渠道。目前適合白翎島的產業魯若麟暫時想出來兩個,一個是製鹽,一個是漁業。
關於華夏從古至今的製鹽、賣鹽史,那是鴻篇巨製,這裏就不多了。反正在大明朝,鹽不但貴,而且質量差。
把海水燒幹後得到的混雜了無數雜質的鹽,又苦又澀,卻是大明老百姓的主要食鹽來源。但是就連這樣的貨色很多老百姓還吃不起,可想而知其中有多少暴利了。
對於靠海的白翎島而言,其實也是缺鹽的。主要是現在製鹽都是拿鍋煮海水,效率可想而知。加上這個年代的鐵鍋質量不行,鹽的腐蝕性又大,用不了多久就會壞了,所以一般人還真煮不起。
缺鹽一直是華夏甚至周邊地區的一個常態,一方麵是製鹽的成本比較高,另一方麵則是朝廷要用鹽來控製老百姓,並且牟利。所以中央政府一直對鹽的生產和銷售管控嚴格,沒有一定的勢力根本參與不到食鹽貿易裏麵來。這也造成了民間私鹽猖獗,屢禁不止,隻因利益太大。
在明末這個時候,東南鹽商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利益集團了,從朝廷到地方都被他們打通了,他們依靠這種方式壟斷食鹽貿易,賺取巨額利潤。可以想象,任何外來勢力想要進入這個領域,都會麵臨他們方方麵麵、黑的白的等各種打擊。
魯若麟要想用食鹽與大明朝交換物資就必須與這些鹽商們合作,因為銷售的渠道都在他們手中,否則即使魯若麟的鹽再好,價格再便醫不了老百姓的手裏也是白搭。
在周邊地區還在煮海水製鹽的時候,魯若麟決定采用曬鹽法製鹽。其實大明有些地方也在用曬鹽法製鹽,隻是他們的工藝不過關,沒有把蒸發和結晶分開,造成製出來的鹽泥沙很多,味道也很苦,質量很差。
魯若麟的製鹽法是後世成熟的工藝,引水渠、蒸發池、結晶池流水線進行,不但效率更高,製出來的鹽質量也更好,而且魯若麟還會進行過濾和再加工,製出基本沒有雜質的雪鹽。
在軍訓期間,白翎島上的沙串海灘上也修建出了一處型的曬鹽場。
沙串海灘是一個比較難得的地理現象,在後世被稱為世界上僅有的兩條然飛機跑道,韓國軍隊甚至直接在上麵起降過飛機。這個海灘堅硬、結實、平整,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然鹽場,在沒有水泥平整地麵的情況下用來建曬鹽場可以省去很多的功夫。而且麵積也足夠大,等到這個鹽場的效果得到驗證,就會繼續擴大規模,直到全部利用起來。
聽到魯若麟要用海水曬鹽,大家夥都是有些不太相信。登州臨海,也是有用海水煮鹽傳統的。但是用海水曬鹽的事情大家從來沒有聽過,怎麼想都感覺這個事情不靠譜。
王四水特意找到魯若麟:“麟娃,這事行不行啊?俺咋就覺得不太靠譜啊。”
“您老就放心吧,絕對沒有問題。再哪怕不行也就是浪費一點時間和材料,損失也不大,賠得起。要真成了那就賺大了。”老一輩總是怕後輩瞎折騰,本質上沒有什麼壞心思,所以魯若麟很是能夠理解。
“我們在這裏製鹽官府來了咋辦?”王四水突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