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行將末路(1 / 2)

很多人把明朝滅亡的原因歸咎於宦官、皇帝,因為史書也是這麼寫的。但是隨著後世網絡的發達,各種分析越發細致,將明朝滅亡的原因一一列舉了出來。

曾經顯得無辜和正義的文官集團漸漸被扒去了外衣,在為禍大明的各種因素中排名日漸上升,被各種噴子罵的體無完膚。

因為此時的文官集團儼然成為了豪商大地主階級的代言人,任何有損豪商大地主們利益的政策都無法推行,相反不斷從國家挖牆角,挖到大家同歸於盡也在所不惜。

統治階級的完全腐化墮落是大明滅亡的最主要因素。

災時常都會發生,為什麼明末就造成大規模造反呢?太平盛世的年景,遇到災的時候,朝廷會賑災安民,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力也還在,不會造成大規模的民亂。而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地方官員已經完全黑化了,不但賑災的錢糧都進了他們的口袋,而且還繼續征收高昂的賦稅,完全是把百姓往死裏逼。

他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每逢大的自然災害,就是那些豪門大戶資產爆增之時。他們用微不足道的錢糧就可以換取大量的田產,不把這些泥腿子逼到絕路,他們哪裏舍得為了一口吃的賤賣自己的田產呢?所以豪門大戶與官府相勾結,趁災時大發橫財幾乎是當時的常態。至於那些泥腿子的死活,那是皇帝操心的事情,與他們就無關了。

以往他們這樣操作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隻是現在老百姓的忍耐到了極限,已經完全沒有了活路,造反就成為一種選擇,好歹還可以多活一段時間不是。王朝末期基本都是如此,統治階級的貪婪和妄為最終葬送的不僅是王朝本身,其中還包括他們自己。

改朝換代不僅僅是換了一個皇族,更主要的是將原有的統治階級和既得利益者消滅,完成財富的再分配,達成新的平衡。在這個過程中,新的統治階級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占有的資源上,都比原來經過長期發展壯大起來的既得利益集團得多。社會資源得到了釋放,社會矛盾也得到了緩解,統治秩序重新開始建立。

那些權貴們是傻了嗎?居然要作死到與王朝同歸於盡?

其實這些道理他們都懂,隻是貪婪和欲望使得他們忘乎所以,今就可以到手的錢財和不確定什麼時候才會滅亡的朝廷,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先拿到手再。這是人性使然,無關乎眼光是否長遠。想要杜絕這種情況,唯一能做的隻能是從製度上解決。

魯若麟不管崔永建矛盾複雜的心情,繼續給他分析道。

“大明權貴們享受著國家賦予他們的權利、土地和金錢,但是他們忘記了責任,隻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報。如果大明是一個池塘,每個人都在喝裏麵的水,而且喝水的人越來越多。掌握分配用水權的權貴們,他們的責任就是把池塘擴大,使水越來越多,並且製定製度使得每個人都有水喝,而不至於渴死。”

“但是現在的權貴們不想著擴大池塘,而是拚命的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水,讓沒水喝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沒水喝的人不想渴死就隻能拚命搶水喝了。結果就是原來一起喝水的人自己打起來,直到一方消亡,喝水的人少了,矛盾自然就少了。但是如果此時恰好有另外一群人窺視著水塘,等到原來守衛池塘的人兩敗俱傷之後趁虛而入,那這個池塘誰了算就不好了。”

“人是必須依靠族群才能生存的,如果把你一個人扔到一塊富裕的土地,即使那裏有金山銀山,吃不完的食物,你也不一定能活下來。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分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缺一不可。沒有農夫你會餓死,沒有織女你就沒有衣服穿,沒有工匠你就沒有房子住、沒有東西用,沒有士兵你就會被野獸或者敵人殺死,沒有讀書人我們的文化和精神就不能傳承,猶如一盤散沙。”

“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高貴,讀書人離開了其他人一樣活不下去。隻是讀書人靠腦袋謀生,顯得比那些用力氣生存的人要輕鬆和尊貴一些罷了。既然豐富的知識使你成為規則的製定者,擁有可以安排其他人生活甚至生命的權利,那你就有責任使他們過的更好,否則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換一批統治者。”

“當你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時候,是否有想過提供這一切的是誰?是那些農夫、工匠、士兵們,唯獨不是其他的讀書人。他們憑什麼願意把自己的勞動果實拿出來供養你們?那是因為你們可以使他們安全的生存下去,繁衍生息。這就好比契約,他們花錢雇你們管理整個國家,保證他們的生命和財產。你們接受了他們的供養,就等於你們接受了這份契約。但是你們管理的水平太爛,國家被你們糟踐的一塌糊塗,還把國家的錢財往自己腰包裏塞。並且漠視他們的生死,隨意侵占他們的錢財,他們憑什麼還要繼續供養你們這樣的惡狼,已經活不下去了,為什麼不換一個管家,總不會比現在更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