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崇禎七年魯若麟都沒有離開濟州島,實在是濟州島的開發工程體量太龐大,魯若麟需要把控好每一個地方,才能為以後打下良好的基礎。
崇禎七年後金又一次劫掠了大明的宣府、大同一帶,狠狠的蹂躪了一把,在大明的北方這個創口上又撒了一把鹽,造成了大量的難民。吳襄在收到魯若麟請求幫忙收集人口的信件後,通過關寧軍的各種關係,趁著戰亂很是為魯若麟輸送了大量的人口。
受後金入侵的影響,羊毛的收購大幅減少,人口轉運成了吳襄今年的出口的拳頭產品,換回來的就是大量的冬裝、棉布、食鹽,以及江南來的茶葉、絲綢等。吳襄為了轉運人口,甚至拉攏了水師一起參與,前前後後向白翎島輸送了近三萬人,在人口輸送上業績非常突出,受到了魯若麟的大大好評,所以今年給吳襄的冬衣不但量更大,價格也優惠了不少,算是獎賞了。
白翎島如今除了做貿易中轉外,也是北方流民去濟州島的集散地。這些流民會在白翎島集中修整一段時間,調節身體,熟悉規章,然後再運往濟州島。
除了後金的入侵,中原大地上的流寇肆掠也造成了大量的流民,陝西、河南等地尤為嚴重。一些膽大的商人甚至做起了往白翎島輸送流民的生意,他們跑到河南那邊收攏流民,然後運送到山東,再由那邊的人接手送到海邊運往白翎島,形成一個完整的運送鏈條。
通過他們的手,河南那邊陸陸續續往白翎島輸送了近四萬人,而且這樣的生意似乎有擴大的跡象,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裏麵的商機,開始參與進來。特別是他們還拉上了沿海一些衛所的水師,大大的增加了運輸的效率,還保證了安全。
通過他們,白翎島的冬裝、食鹽、肥皂等也被帶到了內地,衝抵了人口運費的同時,也開拓了內地市場。
江南那裏大規模的流民比較少,但是破產貧民也有很多,江南的海商們通過忽悠要帶這些人去發財,把大量的破產貧民騙到了濟州島,從中賺取了不菲的人口運費。其實這些海商嚴格講確實是帶這些貧民來發財的,並沒有騙他們,隻是這個地方不在大明罷了。
朝鮮那邊因為離濟州島更近,全羅道那邊的百姓,特別是木浦港那裏的百姓對魯若麟非常信任,紛紛響應魯若麟的告示到濟州島去打工。而且魯若麟為了安當地饒心,隻要是願意去濟州島工作的,都給三兩的安家費。一些生活艱苦的朝鮮人於是咬牙上了前往濟州島的船隻,哪怕是上當受騙,也算是給家裏留了些錢財。
後來在濟州島工作的朝鮮人捎帶回了大量的彙款給家人,更是勸告家冉濟州島謀生,魯若麟也放回一些當地人回來招工,通過現身法告訴他們濟州島的美好生活,非常有服力,造成去濟州島的人口開始激增。
為了安撫當地官府,魯若麟與當地官府達成協議,每出去一個朝鮮冉濟州島工作,每年會為這個人在當地官府交一兩銀子的勞務服務費,這筆銀子外出務工的朝鮮人和魯若麟各承擔一半。為了盡快賺到大錢,這些朝鮮人也沒有什麼怨言,基本都同意這個安排。官府有了收入後,也不再對人口外流怨聲載道,反而非常積極的配合。
朝鮮和日本一樣是山多地少,人口承載能力有限,有限的土地養活不了那麼多的人口。更何況大量的土地是集中在世家大族手中的,貧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到濟州島去打工可以是為這些貧民找到了一條生路。
當地的水師也通過幫魯若麟運送朝鮮人去濟州島打工,賺了不少的運費。總之,木浦、群山兩個貿易港口也為濟州島提供了大量的務工人員。
時間來到了崇禎七年末,白翎島初步估計常住人口已經有近三十萬人了。除了十萬出頭的原住民,其他的都是新來的移民,包括大量來此經商的大明和朝鮮商人。
有了這些人口的加入,濟州島的建設速度幾乎是日新月異,除了大量的工坊,交通基礎設施也初步完善,魯若麟甚至修建了一條環島的公路,隻是受限於水泥產量,有部分路麵還沒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