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鑽頭的突破,槍管的加工效率大大提高,並且工匠們通過風車提供動力,帶動車床上的鑽頭日夜鑽槍管,速度更是飛速提升,燧發槍的量產開始提上了日程。
因為有雷霆號上的後世火槍做借鑒,濟州島的燧發槍按照樣槍仿製就可以了,有了鑽頭和風車,拉取膛線也變為可能。仿製出來的燧發槍雖然達不到雷霆號上火槍的性能,但是比起火繩槍無論是射擊速度、精度、威力、可靠性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並且每把槍上都有可拆卸的刺刀,使得在不能發射的情況下仍然有一定的作戰能力。
火藥也采用了後世成熟的定裝藥,用防水的油紙將火藥和鉛質的彈頭包在一起,大大的縮短了裝彈的時間。彈頭也不是現在通用的球型彈頭,而是後世常用的長錐形彈頭,威力和準確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燧發槍相比起火繩槍更明顯的優勢是受下雨的影響很多,依然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通過實彈測試,在150米的距離也可以有效的射穿鐵甲,不過除了少部分人,沒有人可以在那麼遠的距離精確瞄準,上了戰場還是要通過密集射擊來消滅敵人。在測試完成後,燧發槍也開始批量生產換裝部隊了。
以後濟州島部隊的主要武器就是火槍了,當然刀槍也不會完全放棄。騎兵部隊也會裝備特製的短管火槍和新式馬刀,戰鬥力有了明顯的提升。現在部隊都在加緊訓練如何使用火槍,盡快適應新式的裝備,使戰鬥力最大化。
今年除了專注於濟州島的建設,軍隊也開始擴大。魯若麟麾下的士兵現在大約有兩萬五千人,其中步兵和騎兵有大約一萬五千人,剩下的一萬人是專業的水軍。這些軍隊耗費了魯若麟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不但裝備齊全,日常的消耗也是高標準,以維持嚴格的訓練。軍饒俸祿也不低,那種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事情魯若麟是不會相信的。
而且除了這些待遇,軍人在各項政策上都有優待。比如按照服役年限會有不同數量的田分給他們,如果想在濟州城買房也會享受優惠。受傷退役或者戰死的也有各種政策撫恤,從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到撫養烈士子女成人,贍養烈士遺孀或者為烈士父母養老,基本上是為士兵們解除了後顧之後。達到服役年限正常退役的士兵還會優先安排在官府裏工作,成為不同等級的官員。
所以在濟州島參軍是一件非常光榮和劃算的事情,每次魯若麟招兵的時候,報名的人絡繹不絕。不過魯若麟軍隊的主體還是漢人,那些投降的日本武士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朝鮮人因為戰鬥力不怎麼得魯若麟信任,但是為了緩和漢城的顧慮和滿足濟州島原住民的需求,也招收了部分士兵做些輔助工作。
雖然士兵的組成成分稍微有點複雜,但是魯若麟在各項待遇上並沒有區別對待,而是一視同仁。訓練上隻是因為分工不同而各有側重點,但是一樣都是嚴格要求。更重要的是魯若麟在軍隊裏一直推行基礎教育,實行漢化,效果也非常明顯。那些日本和朝鮮士兵對自己的民族屬性越來越淡化,對濟州島的歸屬感越來越強,相信時間一長,他們和一般的漢人區別也不大了。
在發展經濟、擴展軍事的同時,教育從來就沒有被忽視過。濟州島按照白翎島的標準建立了很多的學校,免費對全島的兒童進行教育。因為師資力量的不足,目前的教育還大多落實在識字這一層上。老師除了江南來的那些女子、流民裏麵的讀書人,還有不少是通過了拚音學習,基本掌握識字的學生來充任的。
雖然這樣的教育在魯若麟看來真的是弱雞得不行,但是在濟州島民眾看來卻是了不得的福利。能夠識字寫字對這些祖輩都是文盲的人來無異於開啟了一個新的人生,後代們都有了上進的希望,改換門庭也成為了可能。所以魯若麟能夠得到濟州島民眾的忠心擁戴,普及教育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各個工廠其實也有開各種的掃盲班,教導那些成人們識字。鉛筆、鵝毛筆、粉筆、黑板的普及大大的降低了學習的成本,在濟州島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很多人都通過學習提高了自己,那些錯失了兒童時期學習機會的成人們現在也有了成長起來的可能。可以濟州島現在的民眾素質是這個時代最高的,以後還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