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文章可以培養品德、修身養性,但把它作為人才和做官的唯一標準就有些過了。興漢軍裏就有很多不善詩詞的,他們一樣表現的很優秀,是興漢軍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李定成,讀書的賦隻能一般,但據魯若麟了解,李定成其實對於經商更感興趣。隻是這種興趣被李富川給壓製了,也不敢表露出來,隻能抱著書本死啃,期望能夠中舉。
如果李定成等人不把自己局限在科舉這條死胡同上,從事自己擅長的行業,獲得的成就絕對不會比毫無希望的在科舉上蹉跎一輩子差。興漢軍裏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就看他們怎麼選擇了。
隨即魯若麟將話題轉到了李雪晴和柳如是身上,直言在他看來,李、柳二饒詩詞文章賦是在場眾人中最高的,自己絕對是遠遠不如。哪怕是拿到大明去論,也比九成的人更有賦。如果不是大明禁止女性科舉,中進士真的不難。
這話的李雪晴和柳如是連連擺手不敢,李定成等人則是麵有愧色,也無力反駁。李柳二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才學,確實不是自己等人可以比的。
所以並不是女子們沒有才,而是被世人給限製和禁錮了。一旦解開了她們身上的牢籠,她們所能爆發的能量一點都不比男人遜色。解放了這些女人,興漢軍可以獲得人才的基數就增加了差不多一倍,也有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生產,這是非常劃算的,無非是拋棄一些傲慢和偏見。
魯若麟甚至打趣,如果柳如是願意入職興漢軍,自己可以任命她為文宣司的副司長。因為和李定成等人要熟悉一些,魯若麟不好輕易開口邀請他們加入興漢軍,怕影響雙方的交情,對於柳如是則沒有這方麵的忌諱。
柳如是頓時來了興趣,詢問這個文宣司具體是做什麼的。
這還真不是魯若麟心血來潮,隨著興漢軍的人口越來越多,生活也漸漸安定富裕,精神需求也變得旺盛。濟州島因為教育的普及,掃盲班的建設,識字率也在逐年提高,對於文化需求也就更加迫切一些,所以如何做好文化宣傳工作就非常重要了。
現在濟州城裏就有這麼一個戲班子,在江南的時候聽濟州島繁華富庶,冒險來到濟州城撈金。這個戲班子在江南並沒有什麼名氣,混的半死不活。班主倒是有股狠勁,打著移民的幌子來到了濟州島。對於這些不願意進工廠的假移民,把他們運來的商人非常生氣,雙方大吵了一場,把官司打到了警察局,最後連魯若麟都知道了。
魯若麟對這件事情非常感興趣,親自處理了這起糾紛。知道了這個班主還想帶著手下唱戲,並不想進工廠。魯若麟心裏一琢磨,好像濟州城裏還真缺一個戲班,就為他們找齊了唱戲的家夥什,在濟州城裏開演了。
就這樣一個在江南三流的戲班子,唱的還都是一些老舊的曲目,依然引起了全城的轟動,前來看戲的人那是人山人海,哪怕遠得隻能看到一個人影,看戲的人依然樂此不疲。這也讓魯若麟開始意識到文化娛樂的重要性。
沒有人比魯若麟更清楚宣傳與輿論的重要性,所以就有了組建文宣司的想法,不過一時人手不夠,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負責人。畢竟自己的手下現在恨不得身兼數職,根本忙不過來。現在碰到了柳如是這個文藝女青年,魯若麟半真半假的提出了邀請。
對於文宣司的定位,魯若麟的要求是創作出普通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不要曲高和寡,要接地氣,盡量用白話。作品立意要高,要積極向上,比如抗擊韃奴的英雄,比如重獲新生的新女性,比如興漢軍如何幫組這些難民走向新生活,比如徐班如何從一個被人嫌棄的蠢書生蛻變成興漢軍的棟梁之才,總之要在娛樂的同時引導民眾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對於魯若麟這種完全不同於大明的創作需求,在場的眾人都是有些麵麵相覷。大明的主流文化作品麵對的市場主體是那些士人,畢竟能夠創作和戲曲的都是文人,能夠消費得起這些產品的也同樣是文人,專門針對普通百姓的還真的很少。所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些通俗才會那麼受百姓歡迎,而這些的影響力有多大,魯若麟是再清楚不過了,直到後世都一直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