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弟子(1 / 3)

劉浩然今年已經十一歲了,來到興漢軍也已經三年了。當年他因為和妹妹劉伊人在鬆江向魯若麟乞討,被魯若麟帶到了白翎島,從此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

劉浩然時候進過學,在幼軍營裏獨樹一幟,學習成績進步飛快,排名更是一直名列前茅。

剛來興漢軍的時候,劉浩然和劉伊人都是瘦不拉幾的,渾身上下沒有幾兩肉,其實幼軍營的孩子大多都是如此。他們的出身不是乞丐就是孤兒,沒有餓死都算命大了,那能指望有啥營養。

興漢軍對於吃是非常講究的,得益於不差錢和糧食的魯老爺,麾下的百姓就沒有因為沒飯吃餓死的。幼軍營是魯若麟重點打造的項目,夥食就更加不可能差了,魯老爺根本就不差那幾個錢。

幼軍營一日三餐,有魚有肉,完全不限量,敞開肚皮吃就校今年隨著農村養殖業開始發展,雞鴨鵝蛋也開始大量上市,幼軍營每人每都定量有一個煮蛋吃,為的就是增強他們的營養。除了這些,偶爾還會有水果供應,這樣的待遇比起一般人家的孩子也不差了。如果跟大明那邊比,起碼是富豪人家的公子哥才能這樣享受。

得益於充足的營養,劉浩然個子已經躥高了一大截,身上也開始長肉,皮膚也變的白皙。俊俏的相貌,穿上得體的衣服,妥妥一個溫文爾雅的名門貴公子。

因為劉浩然是魯若麟親自招進來的,正是因為有了他才誕生出了幼軍營,所以劉浩然在幼軍營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每次魯若麟來幼軍營的時候都會召見他,逢年過節還會把他和劉伊人召到府邸一起過,更加體現了他的不同。

魯若麟很是喜歡劉浩然,不僅是因為他聰明伶俐,敏而好學,更因為他處事得體,心有靜氣。幾年的乞討生涯讓劉浩然嚐遍了人間冷暖,使他格外早熟。本性善良又使得他沒有被苦難折磨出一身戾氣,反而猶如璞玉被打磨過一般,更加明事明理,懂得感恩這個世界,這真的很可貴。

在魯若麟的府邸劉浩然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劉浩然經常去都督府拜訪魯若麟,大多數時候是去借書看。魯若麟家裏收藏有很多的書籍,有很多的雜書,關於曆史、地理、科技、人文、軍事等都是魯若麟喜歡的。還有很多西方的科學、哲學、地理等實用類書籍,這些書籍都是魯若麟讓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帶過來的,還特意請人翻譯成漢語方便閱讀。

即使是漢語類的相關書籍,魯若麟也讓人統統轉換為白話文並加上標點符號,方便知識的傳播。當然詩詞文章之類的不在此列,最多是有附加的釋義。而且魯若麟家裏關於詩詞文章類的書籍都是李雪晴收集的,她比較好這一口。

劉浩然閱讀的興趣非常廣泛,隻要是新奇的書籍都喜歡看,碰到魯若麟有空的時候還會向魯若麟請教。對於現在的書籍,有很多知識其實是有錯誤的,或者不完善的。魯若麟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是對一些常識性的錯誤還是知道的。或者有些理論已經在後世證明是不可行的,魯若麟都會抽空給劉浩然指出來,免得他走了彎路或者歧途。

越是與魯若麟接觸的時間長了越是覺得他知識的淵博,當然這個淵博肯定與那些大儒們完全不一樣。經史子集魯若麟最多算是略知皮毛,但是其他的各類知識就豐富得不像話了,完全超越了這個時代的其他人。

這也是因為後世與現在在信息傳播度上有著巨大的鴻溝,很多知識都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人們接受的很多知識都是全世界千錘百煉了好些年的成果。那像現在,普通人最多知曉十裏八鄉的新鮮事,再遠一點就一片茫然了。

讀書人除了知識外,信息上相對普通人也有巨大的優勢。普通人出遠門要路引,讀書人則可以自由遊學,隻要錢財跟的上,可以隨便去哪浪,各種因素相加,信息的廣博度自然不在一個級別。

而且讀書人還喜歡與同窗好友等寫信,相互交流信息,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想當年諸葛孔明躬耕於南陽,猶自可以與來訪的劉皇叔侃侃而談,辯論下局勢。真以為在家裏種地就能知曉下事,怎麼可能啊,還不是通過他的那些好友和親朋了解到的。所以劉大耳朵幾次去找他碰不到人就很正常了,人家要隨時了解最新的時事動態,不出去多交流怎麼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