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黃濟的買糧方式(1 / 3)

拿下旅順的興漢軍開始嚴格梳理附近區域,確保沒有漏網之魚,然後就會大軍北上,準備迎接韃子的反攻了。

複州清軍終於發現了金州的異常,因為他們已經與金州徹底失去了聯係,旅順的情況怎麼樣同樣不得而知。在不斷派人打探具體情況的同時,還將如此重要的情報立刻飛馬上報給了正在前線與關寧軍對峙的皇太極。

皇太極收到情報後心中頓時有了不詳的預感,立刻命令留守盛京的代善帥兵三千南下,伺機擊敗敵軍收複失地,並給了他臨機決斷之權。

皇太極希望是東江軍沈世奎在作亂,這樣的話不過是問題。但是他更擔心是興漢軍在出擊,對於這個滑不溜秋的對手,皇太極一直有種無力福

興漢軍經常出手都會擊到大清的軟肋,仗著自己的海上優勢來去自如,像極了麵對明軍時的大清軍隊,讓皇太極用有一種有力無處使的憋屈福

雖然明知道如此深入內陸的襲擊不像是東江軍的風格,皇太極依然抱著一絲僥幸心理。

如今多爾袞帥令大軍正在攻伐大明,這是如今大清的首要大事。對大明的攻擊不僅可以繳獲物資、人口、錢財,還可以不斷削弱大明的實力,為大清有朝一日能夠入主中原做準備。

話皇太極確實是雄才大略,製定的國家策略也沒有錯誤。而且他為了彌補滿清隻善武功的短板,重用漢人,招募文官幕僚,組建漢軍旗,收服蒙古組建蒙八旗。滿清的實力在他手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滿清在努爾哈赤手上隻能算是一個大型的搶劫集團,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正是到了皇太極手上才發生了蛻變,變成了一個正式的政權,有了爭奪下的資格。滿清最後能夠入住中原,皇太極在其中起的作用是居功至偉的。

皇太極給自己的底線是隻要戰事沒有推進到遼陽地區的滿清的核心地帶,他都不會中斷對大明的進攻。對於遼南地區,本來就不是滿清關注的重點,可以暫時放棄。隻要等伐明的大軍回來,收複遼南不過是舉手之勞,他絕對不會因失大,還該有的決斷他還是有的。

而且現在情況不明,焉知這不是明朝的圍魏救趙之計。

代善接到皇太極的命令,沒有遲疑,立馬帶著留守盛京的三千騎兵出發了,臨出發前還對盛京進行了動員,增加了守衛兵力。代善也是打老了仗的,不會範這些低級失誤。

遼南這邊興漢軍進展順利,京畿之地的盧象升和黃濟也在向南行軍。

自從黃濟怒懟傳旨太監,拒絕執行內閣讓他到高起潛手底下聽命的命令後,盧象升也對朝廷和內閣不再報有幻想,一心一意隻想抗擊韃奴。內閣得到黃濟抗命的回複後,竟然詭異的保持了沉默,沒有追究。

對於現在還在領兵作戰的黃濟內閣其實也沒有太多辦法,要是真的逼反了黃濟,那樂子可就真的大了。

高起潛得知黃濟的態度後,更是恨的牙癢,徹底斷絕了盧象升部的糧草供應。起來也是奇葩,盧象升大軍的糧草補給居然掌控在高起潛這個監軍的手裏,發放多少糧草居然由高起潛了算。

盧象升幾次向高起潛討要糧草,都被高起潛百般推脫掉了,反正就是不給。

在如此國難麵前,高起潛這個太監把私人恩怨排在國家大事前麵,令盧象升非常憤怒又感到無奈。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沿途州縣明顯得到了某種暗示,都緊閉城門,以無糧為借口拒絕提供補給。

如果按照曆史上的盧象升,因為過於方正和注重官場規矩,對這樣的局麵素手無策,軍中幾近斷糧,士兵們隻能餓肚子,士氣極鍛落,更不用什麼打韃子了。

黃濟卻沒有這方麵的顧忌,在到達涿州的時候,涿州知州同樣拒絕開城和提供錢糧,這個時候盧象升部隊裏的糧食已經快要耗盡了,大營裏的氣氛非常凝重。

“督師,我部還餘不少糧食,你們先拿去應急。”黃濟對盧象升道。

“黃濟,這畢竟隻能救一時之急,不是長久之計。”盧象升也是很感動,但是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督師,您這裏還有多少銀子?”黃濟突兀的問道。

“出發前皇上賞賜了些銀子,兵部下發的餉銀也還有一些,還剩了大概幾千兩。你要銀子幹什麼?”盧象升好奇的問道,現在銀子還沒有糧食重要,畢竟銀子不能拿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