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魯若麟的宴請(1 / 3)

很快那些鼓噪女官辭職的士子都被抓進了警察局的牢房,立馬就在濟州城內引起了一陣騷動。

這些士子們也許是在江南囂張慣了,認為這個世界就沒有讀書人不能做的事情。何況他們的都是至理名言,哪有讓女人做官的道理,她們就應該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相夫教子才對。

當然這其中也蘊含著巨大的利益,要知道如今興漢軍的體量巨大、產業繁多,而且還處在飛速發展的上升期,這裏麵有多大的利益是個人都看得到。

因為前期占位的原因,興漢軍的各部門不光是領導崗位,許多中層也使用了女官,涉及的崗位眾多,基本遍布除了軍隊和建設司的所有部門。一旦勸那幾個部門頭頭離職成功,其他的那些女官還呆得住嗎?

而且那些女官大多出身青樓,跟各方勢力毫無瓜葛,就是想套個近乎都找不到借口,總不能跟她當初我在某某青樓給你捧過場吧。

那些同窗、同年、同鄉等在文人之中非常好用的手段統統失靈了,根本找不到官商勾結的門路。何況這些女官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又沒有家族、人情牽扯,興漢軍給出的待遇又高,所以官風非常清廉,讓那些在大明習慣用權勢來謀取利益的權貴和商人們很不適應。

既然那些女官的門路打不通,那就換個思路,把她們都換下去不就行了。以前是沒有人可以頂替,大家隻能幹瞪眼。現在江南文人蜂擁而至,那些商人們覺得機會來了。

而且那些商人大多是大家族出身,家中子弟眾多,分一些出來到興漢軍發展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雞蛋不能都放到一個籃子裏嘛。

隻是前期大家太謹慎,導致最好的位置都被那些女官占據了,現在再想謀求一個肥差已經非常困難了,還要從基層做起,這就比較難受了。所以他們暗地裏就開始動用他們的慣用伎倆,發動輿論攻勢。

其實興漢軍內最好的輿論陣地是《興漢月刊》,隻是那裏是柳如是的禁臠,從上到下都是一群女人把持,實在滲透不進去。

所以就有人組織文會、宴請同鄉,聚集一群文人造勢。的那些話無非是儒家理學那一套,認為興漢軍這樣的現狀是不正常的,無法得到廣大士饒認可。

興漢軍想要繼續發展壯大,必須重用傳統士人,爭取民心。而那些女官自然應該退居幕後,最好是主動辭職為好。

當然他們也理解當初魯若麟麵臨的人才困境,形勢所迫不得不使用女官。如今興漢軍初步得到了士林的認可,大量士人來投,人才窘迫的情況已經緩解,那些女官們已經完成了她們的階段性使命,是時候功成而退。

當然,她們的功勞是不能抹殺的,適當的給予她們豐厚的待遇是應有之舉。

要那些江南的讀書人,別的不在行,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當biao子立牌坊那是相當熟練,總可以找出一堆看似正當的理論,還美其名曰為了你好。

魯若麟拿著手上的報告,心中滿滿的不屑,還是一樣的套路啊,真把興漢軍當大明來玩了。

朱朝卿昨回去後把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好好的梳理了一番,連夜整理成報告上交給了魯若麟。

“這次的事情就算了,下次還有這麼重大的事情隱瞞不報,那你就回家去帶孩子吧。”還算朱朝卿補救及時,不是真的無可救藥,要是今魯若麟還沒有收到報告,那魯若麟隻能給監察司換個頭了。

“是,屬下一定牢記。”朱朝卿暗暗的長出了口氣,知道這次的事情算是過關了。

“有哪些商人參與組織了這些事情?”那些讀書人固然可惡,但是幕後黑手更讓人痛恨。

“有嘉心王家、寧波張家、紹興黃家……”隨著朱朝卿一一道來,魯若麟發現參與的江南大族還真不少,不過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都屬於後來者,像鬆江徐家之類的就沒有參與。

估計是對現在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滿,才想通過這樣的手段攫取利益。

參與的家族和勢力太多,肯定不能粗暴的都趕出去,但是不給他們一點教訓,隻怕他們會覺得興漢軍軟弱可欺,繼續興風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