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在黃濟那裏吃了癟,如何能咽下這口氣,立即命令大軍加緊打造攻城器械,準備一舉蕩平李家莊。
運河已經開始結冰,但是冰層很薄,根本不能承受人體的重量,所以暫時運河方向沒有什麼危險。不過清軍還是用船隻和木頭搭建了幾個通往對岸的浮橋,在李家莊的背麵布置了部分兵馬。
這些兵馬不是很多,也不太可能渡河來攻,但是給李家莊造成的心理壓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攻城一般講究圍三厥一,就是避免守軍沒有希望拚死抵抗,給攻擊方造成重大傷亡。清軍則明顯是想一個不留的將李家莊守軍全殲掉,消滅盧象升他們的軍隊才是主要目的,李家莊這個地方對清軍毫無價值。
清軍在上下遊建立浮橋渡河的事情盧象升他們是知道的,但是麵對占有優勢兵力、士氣正旺的清軍,主動出擊明顯不劃算,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
好在盧象升他們也沒有想過撤湍事情,李家莊裏的物資準備又非常充足,包圍就包圍吧,時間現在可在盧象升他們這一邊。
自從知道興漢軍在遼南登陸,皇太極還在等著多爾袞他們的大軍回師去收複遼南,盧象升就一點都不著急了。而且,盧象升認為隻要自己給清軍造成的傷害足夠大,多爾袞不定會提前撤退出關。把兵馬都在李家莊拚光了,拿什麼回去收複遼南?
多爾袞這邊也是有同樣的顧慮。
與明軍士兵不值錢不同的是,清軍的核心隊伍滿洲旗丁是非常珍貴的。滿清的人口本來就少,一個合格的旗丁勇士成長起來花費的時間更長,那些久經戰陣的旗丁就更加珍貴了。滿清能夠驅使蒙古人和投降的漢人、朝鮮人,自身的力量強大是非常關鍵的,否則那些被壓製的力量就很有可能反彈甚至造反。
所以別看興漢軍幾次戰鬥戰果都非常輝煌,斬殺、俘虜的清軍不少,但是其中真正的滿清旗丁還是不多的,更多的是被驅使的蒙古人、漢人、朝鮮人。
在滿清中,軍隊也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滿清自己的旗丁隊伍自然是最尊貴的,其次就是蒙古人了。滿蒙一體嘛,滿清皇族的妃子很多都是蒙古人,從中就能看出蒙古人在滿清中的地位。
滿清對於蒙古的態度是既拉又打,保證滿清始終可以壓製住蒙古饒實力,又要拉攏蒙古人為自己賣命,其中的分寸還是很難把握的。不過滿清一直做的不錯,手段也很高明,加上滿清的實力一直都在上升,蒙古人從中也得了不少好處,所以蒙古人現在也是聽話的很。
至於清軍中的漢人和朝鮮人則是最底層的了。吃苦、出力的時候有他們,分好處的時候就很少看到他們的身影了。
在努爾哈赤時代為了保證滿清對遼東的控製,甚至曾大規模的屠殺過漢人。不過那是在滿清的創業初期,沒想過能做這麼大,對自己的實力也信心不足,才會將自己地盤內的漢人視為威脅。
如今的滿清至少在北方一直保持著對明朝的壓製,稱霸整個北方草原,有了這樣的基礎做保證,滿清也開始使用漢人和朝鮮人軍隊。特別是皇太極非常重視漢人出身的官員,招降明軍將領,甚至將幾個降將封王,確實起到了非常大的示範效果,漢饒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至於朝鮮人,一直都是打醬油的,不提也罷。
滿清軍隊組織這麼複雜,到底還是因為自身人口太少,不得不借用外族的力量。
多爾袞才不會把自己的兵馬隨便就派往李家莊去送死,他要以最的代價拿下李家莊,而不是拚個兩敗俱傷。
現在的清軍大營裏各種攻城設施打造的熱火朝,盾車、投石機、梯子、撞車等都在大量的製造。雖然滿清自己不會做這些東西,但是他們俘虜的漢人會。在屠刀的威脅下,這些攻城設備正在被快速製造出來。
攻城戰中最重要的武器還是火炮,清軍希望能用火炮給他們打開缺口,或者壓製守軍的遠程火力,方便他們進攻。所以這次入關繳獲的所有火炮都被集中起來,檢查清理,把能用的都拉出來準備作戰,足足有大火炮一百餘門,看著架勢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