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明軍這邊的傷亡相比,清軍的損失要大的多。
雖然韃子的箭術高超,但是在高速衝刺的馬背上,準頭會大大降低。弓箭還必須用雙手操作,用雙腿死死地夾緊馬腹,防止身體上下起伏,瞄準的難度就更高了。明軍這邊就要容易的多,馬銃和手弩都是可以單手操作的,而且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瞄準,命中率自然高的多。
而且對麵的清軍隻能射擊一輪,而明軍可以開火兩次,所以清軍的傷亡就要大的多了。
因為明軍裝備的是鋼甲,防禦能力明顯比清軍的鐵甲更高,隻要不是命中要害,還有拚殺的機會。而清軍中了手弩還好,隻要是中了馬銃的,即使不斃命,也直接喪失了戰鬥力。況且除非是身披三層甲的精銳清軍,很多清軍的鐵甲連手弩都擋不住,畢竟絕大多數清軍沒有身披三層甲的條件。
雙方的距離本來就很近,很快就糾纏在了一起。
清軍必須將明軍壓回去,防止更多的明軍跑出來,明軍則要將眼前的清軍擊潰,為後續的兵馬打開布置的空間,所以雙方在莊外的空地上殺的是難解難分。
明軍有裝備優勢,清軍則有人數優勢,在局麵上還看不出哪個占優,不過傷亡上明顯是清軍更多。
順著越來越多的清軍加入戰團,從三麵將明軍的騎兵部隊團團圍住,明軍騎兵開始後撤。他們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清軍填壕溝,順便解救百姓,與清軍在莊外死磕並不是他們的作戰計劃。
在騎兵出擊的打開莊門外空間的時候,黃濟手下的步兵也衝出莊來,在大門前列好了戰陣,隨時準備接應騎兵回來。
見目的基本達到,盧象升命令敲響了騎兵退兵的金鍾,明軍騎兵見狀立馬殺開身邊的清軍調頭就撤,身後的清軍自然死追不放。
莊門前步兵陣列已經為騎兵預留好了通道,隨著騎兵的靠近,弓弩手、火槍兵開始對尾隨的清軍進行打擊。
清軍還想趁機偷襲城門直接攻進莊內,但是早有準備的明軍在城頭早就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火槍兵,城門內外皆有步兵把手,根本沒有清軍的機會。
隨著最後一個騎兵衝進莊內,莊外的步兵立馬將通道堵死,直麵順勢撲過來的清軍。
這些清軍還沒有嚐試過興漢軍遠程打擊的厲害,麵對上下兩層的立體打擊網,還有不斷發射的弩炮,終於體會到了杜度當初的憋屈。
原本清軍還想將莊外的步兵趁機剿滅掉,但是有了城頭掩護,加上自身可怕的遠程殺傷力,除非發動總攻用人命來填,否則根本沒有可能。
坐鎮後方的多爾袞看著眼前的這一幕,知道再衝下去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冷著臉道:“收兵。”
立馬有軍士敲響了撤湍金鍾,清軍立馬如同潮水般退去,順便還將路上的清軍和明軍屍體收走了。要知道這些明軍雖然腦袋不值錢,但是身上的裝備卻是價值不菲。
為此甚至發生了幾起搶奪明軍屍首的火拚,好在被多爾袞強勢鎮壓了下來。最後那些明軍的裝備全都被多爾袞收走了,另外發給了些賞賜給清軍士兵了事。麵對這樣的情況那些清軍也不敢多什麼,這也是清軍裏麵的常態,最好的東西肯定都要給最尊貴的人。
多爾袞本身或許不需要,不過他手下的旗丁和親衛們是非常需要這些裝備加強實力的。滿清的體製決定了每一個實權貴族身後都有始終忠於自己的武裝力量,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隨意剝奪。這些武裝力量的大與決定著他們的話語權,所以這個時候滿清貴族對於加強自己的直轄力量始終都是不懈餘力的。
隨著清軍退去,莊外的步兵並沒有立即進莊,而是趕緊安排那些逃回來的百姓先進去,最後才輪到他們。
為了防止百姓裏麵摻雜了清軍奸細,這些進莊的百姓被團團圍住,每個進莊的百姓都被嚴格搜身、甄別,沒有問題才會被放行,然後找地方單獨看押起來。
沒想到到了這個時候明軍還如此嚴格和仔細,那些躲藏在百姓裏麵的清軍奸細見無機可趁,有些人突然暴起發難,試圖刺殺周圍的士兵,被異常警覺的士兵們很快就鎮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