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量百姓拿著布袋、籮筐、舊衣服包著土跑著在清軍的驅趕下填溝的時候,圍牆上的明軍嚴陣以待,謹防清軍趁機攻城。
用弓箭射殺百姓毫無意義,清軍隨時都有可能再抓百姓來。而且射殺自己百姓,對士兵們來始終會有很大的心理負擔。一旦被朝廷裏的那些禦史言官知道了,甭管你有理無理,到時候一頓亂轟絕對是少不聊。
黃濟和孫什自己不怕,但是盧象升還是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印象的。再從心底裏,盧象升和黃濟他們是非常抵觸屠殺百姓的。
準備出擊的騎兵們全都裝備著最好的鎧甲和武器,黃濟和孫什手下的騎兵雖然不多,但是裝備堪稱奢侈。前後胸甲、頭盔、護臂、護腿、手弩、馬銃、鋼製馬刀,甚至是平時很少用到的馬甲都拿出來了。雖然不是全身馬甲,隻是護住了馬匹的前麵,依然看起來非常恐怖和驚人。
盧象升、楊國柱和虎大威他們的騎兵也都派過來了,他們沒有黃濟和孫什手下騎兵的裝備那麼好,但是也有全身的前後胸甲、頭盔和鋼製馬刀,黃濟和孫什他們備用的護臂、護腿、手弩也分給了他們,由那些軍官和武力強悍的騎兵裝備著。
馬銃其實也有,但是明軍的騎兵會用的不多,幹脆沒有裝備。即便如此,這些騎兵的戰鬥力也是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飆升了一大截,對於即將到來的戰鬥也是充滿了期待。
明軍也不是都怕死的,有了這麼好的裝備,韃子的腦袋似乎變成了升官發財的好道具,此時不砍,更待何時?
正在指揮百姓填溝的清軍突然看見李家莊的大門打開,臨時加裝的吊橋也砰然放下,大股的騎兵衝裏麵衝了出來,那些混在百姓中監督的清軍立馬調頭就跑,恨不得自己再長兩條腿。
正在填溝的百姓這個時候也愣住了,除了正門口的百姓連忙向兩邊跑讓開通道,避免被騎兵踩成肉泥,其他地方的百姓都像木頭一樣呆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麼辦。
城頭上很快就傳來了呼喊聲:“趕緊過來,靠在圍牆底下來。”
這些百姓方才如夢初醒,連忙向李家莊那邊跑過去。一旦有人帶頭,後麵即使沒有聽清楚的百姓也跟著向李家莊那邊跑。也有跑得慢的,被後麵出擊的清軍切瓜砍菜一般殺翻在地。
這些百姓跳進壕溝,一起幫忙搭手爬上去,衝到圍牆底下就趴在地下不敢起來了。
那些追殺百姓的清軍一旦進入到城頭的射程範圍就會遭到射手們的密集打擊,根本不敢衝到近前來,使得大部分填溝的百姓幸存了下來。
清軍的注意力也不是在這些百姓身上,出城的明軍騎兵才是他們打擊的重點。
早有準備的清軍騎兵很快也跟著衝了過來,兩邊還沒有開始接觸漫的箭雨和陣陣火銃的砰砰聲就充斥著戰場。
明軍這邊打頭陣的是黃濟和孫什底下的騎兵,先放馬銃,再放弩箭,最後再抽出馬刀,在接觸到敵軍之前,每個騎兵就已經輸出了兩波火力了。
興漢軍中,騎兵的頭盔還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頭盔的側麵有一個活動的鋼板,平時固定在側麵,當要衝鋒時,將鋼板翻過來遮住口鼻,在另外一邊固定,整個頭盔上麵隻有眼睛的部分露出來了。在不影響視線的情況下,大大增加了頭部的防護能力。
之所以會增加這樣的裝備,是因為韃子的箭術實在太高了。
韃子是漁獵民政,馬上功夫自然撩,箭術同樣高超。韃子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強弓重箭,射到人身上非死即傷。更厲害的是韃子的命中率很高,準頭也很足,技術高的韃子會專門射敵饒頭部,以求一擊斃命,而且這樣的韃子還不少。
有了這個麵甲,騎兵們在對衝時被擊中麵部的機會就要很多。隻是簡單的增加一個部件,有時候可能就是挽救了一條生命。
韃子的重箭威力還是不的,不是有明軍的騎兵被擊中倒地或者掛在了馬背上,在馬背上的還有活命的機會,一旦倒地了,在騎兵衝鋒時,幾乎與死亡沒有區別。無論是己方的騎兵還是對方的騎兵,都不可能為地下的士兵減速,有很大的可能被撞死和踩死。所以隻要還有一點意識,騎兵們都會盡量將自己穩在馬上,有些極賭騎兵甚至會用繩索將自己固定在馬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