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留了兩日之後,陳新甲也要啟程回京複命了。魯若麟思慮再三,決定與陳新甲一起赴京。
這次金州軍增援京師,即將與韃子大戰一場,他覺得還是自己親自出馬好一點。而且金州軍新近歸附,魯若麟思慮再三覺得有必要親自前往京師一趟表現一下自己的誠意。
至於進京的安全問題,魯若麟覺得在當前的環境下,朝廷還不敢冒下之大不韙扣留他或者殺了他,畢竟他現在又沒有反出朝廷,外麵還有那麼多的大軍,朝廷絕對不敢對他怎麼樣。
得知魯若麟親自帶兵進京增援,而且準備朝見皇帝,陳新甲非常高興,連連道:“興漢真忠臣也。”
魯若麟還要先去遼南接上部隊再出發,這次進京拜碼頭也不能空手去,隨船帶了很多的物品。主要是玻璃器具、鏡子、特製的香皂,還有一些人參、貂皮等遼東特產。
為了表示誠意,濟州島新造的火炮和燧發槍也帶了一些,還有不少的鎧甲和刀劍,算得上是幹貨滿滿了。
既然送給皇帝和朝廷的東西不少,陳新甲作為這次收編的主要執行人,自然也收到了魯若麟的豐厚禮品。不光是他,隨行人員基本都是人手一份,讓他們非常滿意。
魯若麟出行一般都是用的雷霆號,不過雷霆號上麵的東西太過於驚世駭俗了,而且也解釋不清楚。所以這次出行沒有使用雷霆號做旗艦,使用的是濟州船廠最新造出來的戰艦,雷霆號則遠遠的跟隨,盡量避開陳新甲等饒視線。
王大海已經收到了魯若麟命令出兵京畿的命令,現在韃子一直龜縮不出,因為氣寒冷也不適合出擊,金州軍大多數的軍隊都在南關附近操練,包括新組建的兩個獨立旅。
雖然要出兵京畿,但是南關這邊的防禦也不能鬆懈,好在濟州島新組建的兩個師已經到達,可以接手南關的防禦,在韃子大軍到來前安全是沒有問題的。
王大海的計劃是留下一半的新兵和老兵,其他的都出征京畿,第三師的五旅孫什部已經支援給了黃濟,剩下的六旅就留在南關駐守。第二師和近衛師、騎兵一旅、獨立一旅出征京畿,總兵力也有兩萬多人,足以應付京畿的戰事。
金州軍因為有水師戰艦的原因,往來遼南和京畿比韃子方便快捷的多,等到京畿的戰事結束,大軍就可以回轉遼南,靜等韃子大軍的到來。
大軍出動不是那麼簡單的,各種準備工作繁雜得很,等到魯若麟來到旅順的時候,出征的大軍還沒有出發。
魯若麟在旅順逗留了幾日,等待大軍準備的同時視察了遼南的各項工作。
崔永建還是很有能力的,雖然來的時間不長,已經完成了遼南行政工作的整合,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校對於內附朝廷早有準備的崔永建得知魯若麟要親自帶隊出征京畿還是有些意見的,特別是魯若麟還準備進京拜見皇帝,此行還是有些風險的。
雖然歸順了朝廷,但是金州軍還是有很強的獨立性,並不能單純的視為朝廷的兵馬。金州軍上下對朝廷的歸屬感並不強,對自己建立的這番基業也非常在乎,並不想為朝廷做嫁衣。而魯若麟作為金州軍的創立者,是金州軍的絕對核心,一旦魯若麟出現意外,金州軍就有分崩離析的危險,所以崔永健對於魯若麟進京是非常反對的。
不過為了以後更好的與朝廷合作,這個碼頭魯若麟是一定要拜的,否則以後還會有很多的麻煩。目前來,遼南的開發建設就離不開朝廷的人力和物資支持,不能出現意外。
勸不成的崔永建隻能叮囑魯若麟注意自己的安全,一旦有什麼不對勁就先閃人。
其實崔永建的擔心有點多餘,金州軍在京畿還有大量的軍隊,一旦魯若麟出現什麼意外首先吃不消的就是朝廷,甚至朝廷比其他人更在意魯若麟的安全。
遼南的工作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一些都在有序進行,隨著時間的推移遼南隻會更加強大富庶。
在軍隊準備完畢後,金州軍終於開始北上出兵津,大大一百多艘船隻看起來浩浩蕩蕩,讓隨行的陳新甲心情格外的複雜。
金州軍越強大,京畿的戰事越容易平定。但是從長遠看,強大的金州軍對朝廷來是禍非福。別的軍隊朝廷還可以通過錢糧進行鉗製,金州軍這樣自給自足的軍隊對朝廷的命令是完全可以無視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到底還是朝廷的實力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