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大捷的消息崇禎並沒有大張旗鼓的發布出去,因為還沒有核實,為了不造成烏龍打自己的臉,還是謹慎點好,這也是這些年朝廷吃了太多虧換來的教訓。
不過私底下朝中官員們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通過分析大家覺得開平大捷起碼有七成的可信度,這已經非常高了。
一來領兵的是陳新甲,朝廷的兵部尚書,估計還做不出謊報軍功的事情。二來金州軍以往的戰績就非常彪悍,再砍三千韃子腦袋也不是不可能。
這場勝利令朝廷的士氣都為之一振,到處都是官員們聚在一起討論開平大捷的事情。
“你這陳舉饒運氣也忒好零吧,就這樣出去轉了一圈,就白撿了這麼大的功勞。”這是一個典型的酸葡萄官員,還不忘拿陳新甲的舉人身份來諷刺。
“不過是粗鄙武事,有辱斯文,也隻有他這樣的舉人才會自甘墮落、舞槍弄棒,我等不屑為之。”
“就是,這下隻怕他的尾巴都要翹上了吧。”
“諸位,還是要往好處想,韃子不走,京師就要一直戒嚴,再這樣下去,隻怕飯都吃不上了。”
“不過是韃子的偏師,多爾袞還在滄州沒走呢,真有本事就把多爾袞也趕走吧,整提心吊膽的日子都沒法過了。”
“能夠打敗嶽托已經不知道走了什麼狗屎運了,想要打敗多爾袞,隻怕難啊。”
“你們陳舉讓了這麼大的彩頭,朝廷會怎麼封賞?轉實職?封爵?”
“哪又如何?他一個舉人,能夠做到尚書,都不知道是祖上積了多大的德,難不成他還指望憑這些韃子腦袋入閣?”
“諸位還請嘴下留德,這兵部就是個大坑,保不住哪連命都沒有了,要不哪裏輪得到陳大人上位。不過陳大人能夠親臨戰陣一線,確實勇氣可嘉,實乃我輩楷模,在下隻有佩服的份。”
“不管怎麼打了勝仗總是好事情,要不然皇上和大佬們整陰著個臉咱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也是,等韃子走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人頭落地。有了這場勝仗,希望皇上的怒火一些,別燒到咱們頭上就好。”
“還是等核對完人頭再吧,別到時候又是空歡喜一場。”
……
朝中官員對於開平大捷,大佬們歡喜的居多。雖然陳新甲是楊嗣昌夾袋裏的人,但是有了這場勝利,閣老們麵臨的壓力會很多,畢竟誰也不想整被崇禎陰著個臉對待,所以陳新甲的這個功勞大家都得認。
為此內閣首輔劉宇亮特意帶內閣全體成員向崇禎表示了祝賀,崇禎難得的給了笑臉,讓大佬們的心情都跟著好了不少。
朝廷裏的其他官員心態則要複雜得多。雖然大家也都欣喜打敗了韃子,但是對於陳新甲獲得這個功勞,大度的人覺得理所當然,但是更多的人則心底裏非常嫉妒,特別是陳新甲學曆僅僅是個舉人,卻將眾多進士老爺們踩在了腳下,讓他們非常沒有麵子。
為了盡快落實開元大捷的真實性,兵部核對戰功的官員以及監察禦史們冒著遭遇韃子的危險前往開平,可見朝廷對這場勝利的重視和渴望。
陳新甲除了給朝廷送來了捷報,私下裏還單獨給楊嗣昌寫了封信詳細介紹了戰鬥的經過。
信中對金州軍介紹的非常詳細,認為金州軍實力異常強悍,用得好是朝廷之福,用不好對朝廷會是巨大的威脅。朝廷應該早做打算,如何安撫、製衡、控製住金州軍需要盡早製定完善的策略。
信中還對金州軍的軍隊建設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將其中的優點、缺點都一一列舉了出來,是這些日子以來陳新甲細心觀察得出來的結論。
並且到,朝廷要想重整雄風,編練新軍勢在必校
看過了金州軍的部隊,再來看朝廷的軍隊,真的是不忍直視。原來陳新甲還不覺得,現在看起來感覺明軍就像一坨屎一樣,除了空耗朝廷的錢糧,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還不如另起爐灶,編練新軍。
楊嗣昌也知道朝廷的軍隊不堪征伐、徒耗錢糧,但是編練新軍茲事體大,很難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