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美好的前景(1 / 3)

這些移民在津調養時,就被中轉站的安置人員進行過初步的梳理。

首先是分文別類,將各種職業、各種技能的人集中起來,方便今後安置分配。

而且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個身份銘牌,並被登記造冊,算是完成了初步的人口普查。

不要看這個工作,看起來很輕鬆,但是人數一旦達到一定的量級,就會變成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為了完成這個工作,津中轉站雇傭了大量的書生從事文字工作,為這些移民登記造冊,並書寫身份銘牌。

在這段日子裏,津周邊隻要是會讀書寫字的,就可以在金州軍那裏得到一個優厚的工作。不但自己可以吃飽穿暖,時不時還可以帶一些回家去,而且工錢也非常不錯。

正是因為這樣一份工作,使得很多讀書人可以體麵的活下來,而不用丟掉尊嚴去謀一口飯吃。

當然,等到大規模的移民結束,肯定就不需要這麼多的書生了。不過金州軍會很仁慈的繼續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隻是工作地點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去濟州島或者遼南。

治下有多少百姓,是什麼結構,是怎樣的年齡層次,對一個政權是非常核心的機密信息。

在封建時代,朝廷一般隻登記戶數和丁口,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收稅和征發勞役。這就造成很多百姓為了逃避賦稅和勞役,不去官府登記而成為流民的情況。加上那些大戶們隱匿的人口,封建時代的人口統計其實是非常不準確的。

有了準確的人口數據,魯若麟就可以合理的分配資源,開設相對應的廠礦,分配各種資源,將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所以哪怕費時費力,金州軍也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做好人口統計。

這些移民的身份銘牌製作的非常簡陋,就是用簡單的木塊製作而成,上麵有金州軍的文書寫明的主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籍貫、年齡、職業、特長等,以及簡單的家庭情況。

旅順城目前的容納能力有限,不可能讓這些移民長時間的待在這裏。所以每到一批新移民,就會有修整好的移民從營地裏出發,或者前往指定的地點開荒,或者去分配的工廠參與建設。

除了糧食和衣服,濟州島運來最多的就是工具,各種各樣的勞動工具。

得益於濟州島發達的冶鐵工業,越旅順的各種工具是又多又好,有力的支援了旅順的工農業建設。

而且,旅順本地的鋼鐵產業也在興建當中,一旦建成,不僅可以滿足本地的需求,還可以大量的向周邊銷售。

這年頭的鋼鐵可是硬通貨,並且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造再多出來都不怕賣不出去。

旅順比濟州島更有優勢的地方就是離原材料產地更近,成本更低、產量更多,超越濟州島成為金州軍的主要鋼鐵基地指日可待。

此時,魯若麟視察的地點是即將出發的移民營地。

這批移民將前往荒野開荒,帶隊的士兵和移民裏指定的幾個頭目正在庫房那裏領工具,做著出發前的最後準備。

“新崗村,帶隊官段文東,移民人數三百五十六人。可對?”庫管正在與麵前的幾個人核對信息。

“對的。”幾個移民頭目不敢答話,全程都是段文東在與庫管交流。

“路線和地點可曾清楚?”庫管接著問道。

“有地圖和路線圖,不會走丟的。”段文東文化水平還可以,能夠看懂簡易的地圖。何況沿路都會有金州軍釘立的路牌,應該不會迷路。

而且每塊區域金州軍都設有服務站,為這些移民提供一些相應的幫助,包括找不到自己的安置點,所以這個問題並不大。

“那就好。”庫管點點頭,“按照規定,你們可以領帳篷五十頂,牛車兩輛,牛兩頭,獨輪車三十輛。犁十副、鍬三十把、鋤頭五十把、鐮刀五十把、鎬十把、砍刀二十把、捕十把、剪刀十把……”

庫管每一項,段文東就對著手上的清單劃一筆,直到核對無誤。

這個時候身邊的幾個移民頭目都會用羨慕的眼光看著庫管和段文東,這可是讀書人,會識字寫字的。而且庫管和段文東用的筆都和外麵的不一樣,看著就比較神奇。

庫管用的是鵝毛筆,記錄起來更加清晰持久;段文東用的則是鉛筆,主要是方便。

“既然沒有問題,那就照著單子去拿你們的東西吧。”庫管見沒有問題,就遞給段文東一疊單子,讓段文東拿著單子去提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