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若麟是一個理性的人,對於洪承疇他並沒有什麼偏見。洪承疇投降滿清是原來曆史上的事情,現在有了金州軍攪局,洪承疇應該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一番作為。
洪承疇當時為何沒有選擇自殺,而是選擇投降滿清,這個問題魯若麟不想做評價。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坦然麵對死亡的,所以那些為了理想而不惜犧牲生命的人才會那麼值得尊重。
洪承疇來到旅順時,還帶來了寧遠總兵吳三桂、山海關總兵馬科、東協總兵曹變蛟,浩浩蕩蕩十幾條船。
洪承疇之所以如此高調,一是因為清軍此時首尾難顧,在寧遠、錦州一線基本放棄了攻勢,處於防守狀態,明軍受到的威脅並不大,所以洪承疇才能帶這麼多的總兵來到遼南。
二嘛,就是向魯若麟展示一下實力,為壓服魯若麟增添一點籌碼。
“下官遼南都督府魯若麟見過總督大人。”魯若麟拱手給洪承疇行了一禮。
論官職,洪承疇比魯若麟高。但是魯若麟身上有爵位,視為超品,所以嚴格起來誰大誰還真不好。
不過爵位隻是身份,不代表職位和權力,所以魯若麟還是以下屬的身份主動向洪承疇行了禮。
洪承疇對魯若麟親自到碼頭迎接並主動行禮非常滿意,快步上前,雙手將魯若麟扶起,笑著道:“興漢不用多禮。早就想與興漢見上一麵,隻是諸事纏身未有機會,今日總算是得償所願了。”
以洪承疇的年紀,托大叫一聲魯若麟的表字並沒有什麼不妥,反而顯得更加的親近。
“總督大人折煞下官了,但凡大人吩咐,刀山火海下官也會前往拜見的。”這種不要錢的好話,魯若麟也是熟練得很。
雖然明知道是假話,但是洪承疇依然聽得笑眯眯的。
對於洪承疇帶來的三個總兵,魯若麟也就和吳三桂熟悉一些,馬科和曹變蛟都是第一次見到。
馬科和曹變蛟不愧是明軍中有名的猛將,都是五大三粗一臉的彪悍,臉上的傲氣怎麼也遮掩不在,眉目之間顧盼生雄。
金州軍與清軍大戰的時候,洪承疇正帶領馬科和曹變蛟他們在河南剿滅李自成,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戰績,這讓二人頗有些自傲的資本,並沒有覺得自己麾下的兵馬比金州軍差多少。
“來,興漢,我為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寧遠總兵吳三桂,你們應該認識吧?”洪承疇將吳三桂讓了出來。
“末將吳三桂見過平遼伯。”吳三桂恭恭敬敬的向魯若麟行了一禮。
“長伯,別來無恙啊。別叫什麼平遼伯,見外了不是,叫大哥。你我兄弟幾年不見,甚是想念啊。”魯若麟將吳三桂扶起,麵帶笑容的道。
魯若麟與吳三桂也有五六年沒見了,不過金州軍與吳家的關係卻越來越密切,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有了這層關係在,兩饒相處自然要隨意得多。
“大哥。”吳三桂非常聽話的順應了魯若麟的稱呼,“弟身在寧遠,也知道大哥在京師的壯舉,恨不能跟隨左右殺個痛快。”
“有機會的,韃子不是還沒死光嗎?”魯若麟霸氣的道。
“大哥的是,是弟糊塗了。”吳三桂連忙低頭認錯。
想當初魯若麟找上吳家的時候不過是一個海外的島主,隻是掛了個朝鮮的虛名將軍而已。那時候是魯若麟主動來求吳家合作,吳三桂對魯若麟是有足夠的心理優勢的。
這幾年吳三桂憑借著家裏的勢力和敢拚敢打的性子,不過而立之年就做到了寧遠總兵,在大明的將軍中已經算是佼佼者了。
隻是這個世界的事情就是這麼難以預料,如果吳三桂的人生是自帶主角光環,那麼魯若麟就是一路開掛,簡直就像作弊一樣。才不過幾年的時間,魯若麟就變成了平遼伯、遼南都督,手握戰艦千艘、精兵十萬,實在是讓人驚爆眼球。
吳三桂長期駐紮在關外,自然知道清軍有多麼難打,所以他知道金州取得的勝利有多麼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