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這些官員們習慣了伸手撈錢,已經懶到不想動腦筋去賺錢了。
也是,手中握有權力,動動嘴皮子就可以撈到錢,幹嘛還要勞心勞力的去找門路。這些人連站著賺錢都嫌累,更不用跪著賺了,隻有躺著賺才是他們的做事方式。
如果不是被逼到這個份上,王懷義和向盛平也不會向譚明仲谘詢怎麼站著賺錢。至於跪著賺錢,他們都是有身份的人,還不至於囧迫到那個份上。
“我等愚笨,還請譚大人不吝賜教。”為了能賺到錢,連向盛平這個一向高傲的文官也低下了頭。
“你們好歹也是朝廷欽命的收稅大使,各方總要賣些麵子。你們完全可以將欽差的權力利用起來,從各地進貨到上海來賣啊,想來這一路上應該沒有人敢收你們的稅吧。”譚明仲這是明著告訴他們以權謀私,不過這種危害比起貪汙稅銀要得多。
大明的江河湖海、官道上各種稅關多如牛毛,沒有關係和實力,販運貨物收稅都會被收得懷疑人生,更不用隨時都有被稅丁們找各種借口罰沒的危險。
這還隻是官麵上的,各路江湖豪俠們沿路還要收“保護費”,一些不講究的還會奪財害命。所以一般的商人想要長途販運貨物肯定會賠得傾家蕩產,甚至命不保。
不過這種事情在王懷義和向盛平身上應該不存在,好歹是欽差,雖然不過是收稅的欽差,那也代表著皇帝和朝廷,這點麵子黑白兩道還是會給的。
隨便一下,除非是想造反,或者利益特別大,江湖豪俠們一般是不會動官府勢力對手的。
被譚明仲這麼一,王懷義和向盛平心思就活泛起來了。
這些套路他們不是不懂,反而非常的熟悉,隻是之前一直將注意力放在了私吞稅銀上,也沒想著要去賺這些辛苦錢,所以將這些套路給忽視了。
“著啊,我咋就沒想到呢。”王懷義和向盛平懊惱的道。
“至於是你們自己經營,還是將名額委托給別人自己占股,那就看你們自己的想法了。順便一句,要是你們的貨,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我可以給予最優惠的稅收。”譚明仲給出了自己最大的誠意,可惜兩人還有些不領情。
“我們自己的貨還要收稅啊?譚大人也太不近人情了吧。”王懷義抱怨道。
“金州軍的規矩,稅收一視同仁,沒有例外。在金州軍連伯爺自己都要交稅,你你們的稅要不要收?何況要是不收你們的稅,其他人都掛在你們名下,這稅還收個屁啊。”譚明仲對不識好歹的兩人爆了粗口,讓兩人都有些悻悻的。
還別,剛才他們還真有將免稅權租出去的想法,可惜還沒出口就被譚明仲堵死了。不過好歹還撈了個優惠政策,也不算一無所獲吧。
其實在大明,官員經商比起百姓有太多的優勢,這也是官宦人家非常容易發家的原因。特權與資源的結合已經排除了其他多數的競爭者,剩下的都是豪強們之間的遊戲,普通百姓根本沒有多少經商的空間。
官越大生意自然做的越大,官沒有了,再大的生意也不過是別饒碗中肉,這才是大明的生意經。
展示了許久的皇家物品在炒作了這麼長時間之後,終於開始對外銷售了,一時間上海縣城的達官貴人們擠滿了皇家交易所。
本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內廷這次拿出來的東西都是精品,而且數量不多,加上最令人動心的“大明皇家監製”標簽,吊足了江南富人們的胃口。
這些東西的銷售也沒有采用以往的模式,而是以拍賣的形式盡量的爭取賣出高價。
江南富人們對於拍賣並不陌生,但是像皇家交易所這樣搞得這麼正式和隆重的卻是極為少見。
這些皇家物品已經展示多日,究竟好不好大家心裏早就有數了,所以拍賣一開始就朝著火熱的方向發展。
官窯茶具一套賣出了近五百兩,一百套茶具就為內廷換回了差不多五萬兩銀子。還有一些瓷器、銅器、金銀器、玉器,這些由內廷頂尖的手藝匠人做出來的物品也受到了江南富人們的瘋搶。隻要喜歡,幾百兩、上千兩都不在話下。那豪擲千金的模樣,看得在現場坐鎮的王懷義口幹舌燥。
這場拍賣會持續了整整三,才將內廷帶來的貨物銷售一空,而且還有更多的富人們為沒有買到心儀的物品而懊惱,不斷的詢問下次拍賣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