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錢不經花(2 / 3)

事後統計,銷售額接近四十萬兩,大大出乎了王懷義的預料。

在扣除了成本之後,金州軍大方的將利潤的一半十五萬兩交給了內廷,不過王懷義一兩銀子也不敢貪,因為銷售的賬本金州軍同樣送了崇禎一份。

很快,上海稅收的賬本就送到了內閣以及崇禎那裏,另外崇禎手上還多了一本內廷器物的銷售記錄。楊嗣昌與崇禎坐在一起看著賬本,為上麵的數字感到驚喜。

雖然稅收這塊,朝廷和內廷不過每家分到三萬多兩,對龐大的開銷來不過是杯水車薪。好在這不是一錘子買賣,後麵還會源源不斷的產生稅收,這才是崇禎和楊嗣昌所看重的。

“楊愛卿,這稅銀運來了嗎?”崇禎關切的問道。

賬本再好看,也要收到現銀才算數,否則不過是紙上的數字罷了。

“根本就沒運。”楊嗣昌搖搖頭。

崇禎臉色陰沉的問道:“怎麼回事?”

“請皇上勿憂。金州軍為朝廷和內廷開了票據,憑票據直接到金州軍在京師設立的錢莊裏取錢就可以了,免去了長途運送的損耗和危險。”楊嗣昌連忙解釋道。

崇禎轉怒為喜,“哦,還有這等好事。”

“金州軍言明,第一次就不收取朝廷和內廷的費用了,足額兌付。以後就要按照百二收取費用了。”楊嗣昌解釋道。

“理應如此。”崇禎點點頭表示理解。

當了十幾年的皇帝,崇禎早已不是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王爺了,自然知道這個世界都是圍著利益轉的,沒有利益的事情是沒人願意幹的,即使幹了也不會長久。

何況百分之二的收費比例比起朝廷自己運送成本要低太多,而且更加方便。朝廷可是到處都等著用錢呢,早一拿到都是好事。

“這次稅收的事情向盛平和王懷義也是用了心的,知道為朝廷著想,為皇上分憂,不但收的多,損耗也,值得嘉獎。”楊嗣昌話裏有話,對於為何損耗大家是心知肚明。

要不是楊嗣昌執意要金州軍也同時上報一份賬本,隻怕送到朝廷和皇帝這裏的稅銀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這也是大明官場的悲哀,連奉公守節都要用外人來監督,完全是遲早藥丸的節奏。

楊嗣昌在上海有自己的渠道,崇禎同樣也有,到底收了多少銀子他們兩個心中都有數,隻是兩人彼此心照不宣罷了。

這次上交上海稅銀,可以除了崇禎和楊嗣昌,幾乎沒有人滿意,因為他們都沒有撈著。隻是他們也是有火無處發,畢竟從他們得到的消息來看,連王懷義和向盛平這兩個經手人都沒撈著,怎麼可能有他們的份。

對於金州軍的油鹽不進他們是恨得咬牙,對於楊嗣昌的老辣更是高看了一眼。

這些人即使對王懷義和向盛平心有不滿,也暫時動不了他們。因為楊嗣昌、崇禎對王懷義和向盛平的工作很滿意,朝廷已經下旨嘉獎了,這個時候沒有人可以動他們。

被這些北京老爺們抱怨的王懷義和向盛平為了滿足這些老爺們的胃口,正在拚命的賺錢,隻為讓上官們滿意。

靠山有時候也不是那麼好靠的,其中滋味,各自品嚐吧。

大家都不容易。

朝廷剛到手的稅銀還沒捂熱乎,就作為京官們的俸祿發下去了。

實在是不能再拖了,有些京官已經幾個月沒有領到俸祿了。那些家資豐厚的官員還無所謂,但是那些清貧的中下級官員的日子就難過了。堂堂京官老爺們,還有連飯都吃不飽的,實在是丟朝廷的人啊。

所以國庫一有錢就發京官們的俸祿,好歹讓官員們能夠過下去,畢竟是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要是發生官員餓死的事情,朝廷的臉就丟大了。至於其他地方,隻能再堅持堅持了,朝廷也難啊。

三萬兩對龐大的京官團體來實在是太少了,楊嗣昌厚著臉皮又向崇禎要錢,他知道內廷在江南賺了不少,現在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