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錢不經花(3 / 3)

崇禎麵對死賴著要錢的楊嗣昌,知道躲不過去,隻得從內庫借了五萬兩給楊嗣昌,這才勉強將京官們應付過去了。

的好聽是借,以國庫目前的狀況,想要還清隻怕是永遠也沒有希望了。

不過文官們對花皇帝的錢一向是理直氣壯,畢竟這下是朱明的下,皇帝不花錢誰花?

朝廷的錢轉眼花完了,崇禎賺的那點辛苦錢也沒捂住多久。

關寧軍的軍餉拖欠太久了,哪怕是洪承疇去了也壓不住。沒辦法,為了表示對洪承疇的支持,崇禎不光將賺到的那點錢送往了遼東,甚至自己還倒貼了一部分,好歹讓洪承疇能夠贏得一點軍心。

以大明現在的狀況,再多錢也填不滿財政這個無底洞,上海的那點錢隻能聊勝於無吧。

話洪承疇上任薊遼總督後,領陝西兵東來,全力整頓鬆錦防線以及長城的守備,與山海關馬科、寧遠吳三桂兩鎮合兵,防備滿清的進攻。

在原來的曆史上,洪承疇被清軍壓著打,最終兵敗鬆山,投降滿清。現在的局麵可比曆史上好太多了。

因為金州軍的異軍突起,不斷屢次擊敗清軍,還奪回了遼南,與關寧軍一起對滿清形成了東西夾擊之勢。在徹底解除金州軍或者關寧軍的威脅之前,清軍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全力對付明軍了,否則金州軍很有可能掏了他的老窩。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戰略優勢,洪承疇有足夠的時間來排兵布陣,整頓內部。在清軍解決掉金州軍之前關寧軍暫時是安全的。

在得知清軍已經開始向遼南進發之後,洪承疇動了去遼南看一看的心思。一來看看遼南的戰備情況,二來也想與風頭正勁的魯若麟見上一麵。

雖然在名義上魯若麟是洪承疇的下屬,但是具體什麼情況大家心知肚明。

對於洪承疇的命令,魯若麟聽不聽完全看心情。何況金州軍原本就獨立於朝廷軍隊之外,有自己的一套體係,甚至連糧草軍械都不用朝廷管,朝廷對金州軍沒有任何製約的手段。

洪承疇剛剛在潼關剿滅了李自成的起義大軍,正是誌得意滿的時候。他準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魯若麟,讓魯若麟服從自己的命令,配合洪承疇消滅清軍。

至於失敗的可能,洪承疇從來沒有想過,就是這麼自信。

對於洪承疇這個名義上的頂頭上司,魯若麟還是給予了足夠的尊重,親自到旅順碼頭來迎接。

自從渤海成了金州軍的內海之後,渤海內的船隻變多了很多。特別是寧遠的吳襄、吳三桂,因為金州軍占領了遼南,與金州軍的距離拉近了很多,貿易起來更加方便了,生意也越做越大了。

甚至曾經荒廢的覺華島也被吳襄和吳三桂利用起來,成了寧遠軍與金州軍交易的重要地點。

洪承疇將自己的駐地設在了廣寧中後所,處於山海關與寧遠之間,隨時可以策應兩邊作戰,甚至可以北上支援錦州。

從廣寧中後所乘船,洪承疇花了不過兩的時間就到了旅順,開始了他對遼南的視察之旅。

洪承疇是明清之際的重要曆史人物,也是一個有重大爭議的人。

論能力,洪承疇在明末的一眾官員之中絕對是頂尖的,這個是毫無疑問。

洪承疇本是大明的重臣,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官至三邊總督、薊遼總督。但在鬆錦戰役中,洪承疇受明兵部尚書陳新甲掣肘,不能實現自己的戰略思路;加上那時明王朝已經十分腐敗,崇禎帝也不能給洪承疇以支持,導致鬆錦戰役失敗,他自己也被清軍所俘。經過清帝皇太極的勸降,洪承疇審時度勢,最後投降了清朝。

他為清朝統一華夏出謀劃策,參與清朝中央佐理機務,在招撫江南、避免江南百姓生靈塗炭方麵,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不過在絕大多數人眼裏,洪承疇投降的經曆就是一個巨大的汙點,再怎麼洗也洗不幹淨。畢竟滿清還不是後世已經漢化,融入漢人大家庭的華夏少數民族,現在是妥妥的異族,為漢人所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