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盤點家底(1 / 3)

不管朝廷與滿清的議和是否成功,明軍與滿清的關係緩和將是大概率的事情,因為雙方都不想被彼此牽扯了力量,他們都有自己更急需解決的問題。

崇禎的目光已經轉移到了中原的戰事上,皇太極則時刻準備著應對金州軍的發難。

滿清的探子已經打探到消息,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金州軍的實力有了長足的發展,軍隊更是擴張到了近二十萬人,足足比以前多了一倍還多。

而且這二十萬人還不是虛張聲勢的數量,全都是實打實的人數,並且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金州軍大肆擴軍肯定不是準備在遼南玩過家家,目標所指昭然若揭。正因為如此皇太極才會心急如焚,在不斷擴充實力的同時還希望搞好與大明的關係,免得到時候腹背受敵。

既然決定對滿清動手,金州軍就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首先是要清楚自己的家底,是否能夠撐得起這場大戰。

因此魯若麟召開了金州軍的高層全體會議。

在新建的遼南都督府衙門,金州軍的高層們齊聚一堂,連過年的時候都沒有這麼完整過,可見這次會議的重要。

大家都知道肯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發生,但是除了寥寥數人知道大概的消息,其他的人並不知道魯若麟為什麼要召集大家前來。

這一年多的時間裏,軍隊的變化是最大的。

金州軍如今有師級作戰單位二十三個,其中水師三個,作戰人員三萬三千人,有大小戰艦近三百艘;騎兵師三個,作戰人員兩萬五千人;炮兵師一個,作戰人員八千人,大小火炮近五百門;步兵師十六個,作戰人員十二萬八千人。

另外加上一些文職和後勤人員,總兵力已經接近二十萬。

在作戰上師已經不再是最大的作戰單位,而是為了滿足作戰需要增設了軍級作戰單位。

軍沒有固定的編製,視戰鬥需要可以臨時組建,下轄兩到三個師,形成更加強大的戰鬥集群。

目前遼南都督府內有資格擔任軍長職務的隻有王大海、沈世魁、孫富貴、金大正、樸正煥、王德川、周永勝,基本上都是原來金州軍的高級將領。

其中王大海和沈世魁更特殊,一個是金州軍的副將,一個是東江軍的總兵、遼南都督府的副都督,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統帥幾個軍組成的軍團。

因為擴張過快,雖然訓練嚴格,但是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削弱,後續還需要通過訓練和演習來提升戰鬥力。

與會武將的人數劇增,文官的數量增加得更多。

濟州府、金州府的兩府官員,遼南都督府下轄的各個部司官員,夠資格參加會議的文官也有近百人。

遼南都督府衙門的會議大廳內,財政司的副司長張淑蘭正在就遼南都督府的財政情況做現場彙報。

既然要打仗了,肯定要讓大家知道遼南都督府的家底。

“截止到十四年二月,財政司共有存銀約七百萬兩,各色糧食約三百五十萬石。在這裏財政司要感謝各位同僚們的辛勤工作,正是因為有你們的努力,都督府的收支狀況非常良好,每月都有結餘,可以為都督府的發展提供充足的錢糧支持……”

看著在發言台上侃侃而談的張淑蘭,魯若麟不得不感歎她的進步之大。

當初被魯若麟硬推上財政司掌門人位置的張淑蘭,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徹底站穩了腳跟,將財政司打理得井井有條,讓魯若麟省了不少心。

張淑蘭不愧是國公府的大小姐,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魯若麟的提點,硬是在原本不是太熟悉的領域幹出了成績。

為了幹好財政司的工作,張淑蘭甚至將要孩子的計劃都推遲了,付出不可謂不大。

一年前李雪晴和雪梅各為魯若麟添了一個兒子,現在魯若麟的兩個兒子都非常健康,算是徹底將金州軍的最大隱患給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