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主動來投(2 / 3)

在這個交通原始落後的年代,這些地方的特征隻有一個,那就是窮,而且是非常的窮,窮到朝廷和韃子甚至都搜刮不出多少油水來。

這些地方雖然也有一些礦產資源,但是受限於惡劣的交通情況根本就運不出來,可以視作毫無價值。

這些人跑到漢城表示要歸附的同時,張口就是要糧食、要軍隊,讓崔永建非常的無語。

隨著朝鮮統治的崩壞,這些山區出現了大大小小無數的起義軍和土匪,官府的統治已經隻能局限於城池裏麵,對於廣大的山區和農村已經完全失去了控製。

對於這些地方的歸附,崔永建隻是在名義上接受了,實際上沒有派出一兵一卒。隻是給予了部分的錢財,讓他們自己組織軍隊維持治安,實在是沒有能力去管他們的。

崔永建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漢城及周邊地區,力爭將其打造成金州軍在朝鮮的前進基地。

崔永建首先實行的一項政策就是廢除了朝鮮的四民等級製度。

朝鮮為了穩定統治,將國內民眾分為四等。

最高等的就是王族,其次就是兩班貴族,再就是平民,以及最下層的賤民,很有點印度種姓製度的味道。

在朝鮮,跨階層上升是非常困難的,反而向下流動非常平常。這樣的製度固然保證了國家的穩定,但是也造成了國家的一潭死水,幾乎毫無活力。

崔永建原本就對朝鮮的政治體製不滿,他更喜歡金州軍那樣人人平等的環境。雖然他也是兩班貴族家族出身,但是他要做的就是摧毀這個為權貴階層服務的腐朽製度,重新煥發朝鮮民眾的活力。

他的主要手段就是限製原來兩班貴族們的權力,大量錄用和提拔平民出身的官員。賜予所有賤民自由身份,不再限製他們學習、經商、做官的權力,並允許他們自由流動。

崔永建的這項政策在漢城引起了軒然大波,遭到了那些世家貴族的強烈抵製。

因為那些所謂的賤民大多都是權貴之家的奴仆,甚至是奴隸,崔永建賜予他們自由身份無疑就是在割那些權貴之家的肉。

不過此時是那些世家貴族最虛弱的時候,麵對崔永建的強硬態度,根本就無力反抗。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非暴力不合作,將家族中的子弟召回來,不為金州軍效力。

但是崔永建根本就不受他們的脅迫,別說他從金州軍帶了很多朝鮮族的官員過來,實在不行還可以從平民中招募讀書人來做基礎的工作。反正又不是很難,學一學就可以應付過來。

何況並不是所有的權貴家族都這麼短視,比如像李義仁家族這樣徹底投靠金州軍的也不在少數,所以崔永建雖然人手緊張,但是也沒到無以為繼的地步。

那些恢複自由身的賤民們,一輩子都依靠主家活著,陡然恢複自由,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生存,所以崔永建的相關政策優先照顧的就是他們。

給他們分田,讓他們有立足之地;開大基建,大修道路,讓他們能夠有活幹,有飯吃;建工廠,招工,將他們重新管理起來。

總之就是讓他們能夠活下去,不讓他們重新走回原來的老路——賣身權貴為奴。

隻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能夠逐漸適應新的生活,崔永建相信以往的悲劇肯定就不會發生了。

在種種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漢城徹底煥發了活力,到處都是辛勤勞作的百姓。崔永建相信,隻要撐過了這最艱難的一年,朝鮮將不再是金州軍的負擔,反而會成為金州軍爭霸路上的強大助力。

開城,是金州軍在朝鮮占領的最北城市,金州軍第十六師就駐紮在這裏。

十六師的主要任務並不是作戰,而是接應從北邊逃難而來的朝鮮百姓。

要說這些百姓也是真慘,幾乎是一無所有的被韃子從家園往南邊趕,中途隻在平壤的時候被金世權稍微救濟了一下,否則絕大多數人根本走不到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