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竟然是栗樹村的娃兒,怎麼變成上國將軍了?”老者有些呆住了。
“此事說來話長,我路上再慢慢與老丈解釋。”劉在勇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自己鄉親,拉著老者就往外走。
有老者帶路,劉在勇很快就見到了自己的那幫鄉親們。隻是原本一百多人的栗樹村民,出現在劉在勇麵前的不到三十人,讓他悲傷不已。
除了一些人確定死在了路上,還有一些人是走散了,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
劉在勇從小父母雙亡,不過他還有一些堂親在,這邊人裏就有劉在勇的兩個堂兄弟。
兄弟幾個見麵自然是抱頭痛哭了一場,訴說了一番各自的遭遇。
戰亂年代,人命如草芥,重要的還是往後走,活下去。
劉在勇和鄉親們很快收拾起情緒,隨劉在勇一起進了開城。
本來像劉在勇的鄉親們是不能進入開城的,都是向南去漢城,沿途會有轉運點來供應他們的吃食。
但既然是劉在勇的鄉親,有劉在勇作保,那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金州軍的軍規也不是那麼死板的。
幾個一起去見劉在勇的老者羨慕的看著被劉在勇帶走的栗樹村村民,都在那裏唏噓不已。
“這是祖墳上冒青煙啊,栗樹村居然出了個上國的將軍,這以後的日子還用愁嗎?”
“哎呀,早知道他們有這樣的關係,路上就應該與他們好好打好關係啊。”
“這是人家的運道,羨慕不來的。好在如今有人管咱們,總不至於餓死了。”
“天朝上國來的就是不一樣啊。”
……
開城的原來居民不是被裹挾到平壤,就是跑到漢城尋求保護去了,城裏的空房子多的是,劉在勇輕輕鬆鬆就將鄉親們安置下來。
劉在勇找來幫工為鄉親們燒了熱水洗澡,並換上了嶄新的衣服,使得他們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晚上又特意為他們加了餐,每人三大碗肉粥,還是精心熬製的那種,絕對不是粥棚裏的大路貨。
這些東西全都是劉在勇自己掏的腰包,以他的級別和收入,完全不在話下。
在征得了鄉親們的同意後,劉在勇將他們全都留在轉運營幫忙,這點權力劉在勇還是有的。
至於以後怎麼辦,鄉親們將自己的命運和前途都交到了劉在勇手上,相信他也不會虧待了自己。
這其實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他們的眼光和見識怎麼能夠與劉在勇比?有劉在勇在,他們的未來絕對比獨自前往漢城強多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就是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
劉在勇和鄉親們的故事很快就在難民中傳開了,大家在羨慕栗樹村村民運氣的同時,對金州軍也多了更多的認可。
能夠有朝鮮人做將軍的天朝上兵肯定要親切得多,加上金州大力宣傳光複軍的宗旨,又用實際行動證明對朝鮮百姓的仁慈,加上光複軍的文武雙巨頭都是朝鮮人,朝鮮百姓慢慢的有了將光複軍視作自己人的跡象。
至於李氏朝鮮,除了那些念念不忘往日輝煌的權貴們,百姓們早就把它看作已經死亡了。
不過像劉在勇鄉親這麼幸運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朝鮮難民還是要前往漢城渡過難關。
每日通過開城前往漢城的朝鮮難民多則四五千,少則兩三千,要不是金州軍調來了大量糧食,還真應付不過來。
麵對不斷增加的難民,崔永建在漢城也是亞曆山大,糧食和安置土地成了最大的難題。
漢城周邊可供利用的耕地並不多,安置漢城周邊的百姓問題不大,但是想要安置這麼多北方過來的朝鮮難民,肯定是不夠的。
崔永建將目光轉向了仁川外海幾個大的島嶼。
仁川外海的幾個大島麵積巨大,可開墾麵積也不小,以往因為朝廷不重視,所以開發的程度並不高,現在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有強大的金州軍海軍,這些島嶼曾經的安全劣勢蕩然無存,反而在對外交通上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