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岐島上的大名宗家在接到德川幕府的命令是簡直猶如遇到了晴天霹靂。
宗家是壹岐島上的土皇帝,一直占據著壹岐島。不過因為壹岐島地方狹小,養活的民眾不多,所以宗家的實力在日本的諸多大名中排名非常靠後,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麵對德川幕府強硬的命令,宗家除了憋屈什麼話都不敢說。好在德川幕府並沒有把事情做絕,重新為宗家劃出了一塊領地,石高甚至比壹岐島還要大,也算因禍得福吧。
隻是宗家想要將新的領地經營好肯定要花費一番功夫,這個就不是幕府和鄭芝龍關心的事情了。
田川七左衛門現在的年紀不十五歲,卻已經是壹岐島田川家的開藩始祖了。當然田川藩的真正實權在鄭芝龍安排的人手以及田川家的家臣手上,田川七左衛門還需要學習和曆練才能真正掌握田川藩的實權。
為了拉攏鄭芝龍,德川家光親自為田川七左衛門賜名,並將自己的“光”字賜給了田川七左衛門。田川七左衛門提前元服,改名田川光成。
田川家將壹岐島上最好的港口留給了金州軍,任由金州軍在上麵大興土木,修建新的港口區,未來這個港口將成為金州軍與日本貿易的重要地點。
金州軍離開時,將部分武器高價賣給了德川幕府,德川幕府依靠這些武器重新組建了軍隊,再次穩定住了自己的統治。
唯一的區別就是德川幕府的交易對象又多了一個,他們每年都要向金州軍交易一百萬石的糧食,以換取金州軍的鐵器、布匹等產品。
其實嚴格說起來德川幕府在這個交易中並不怎麼吃虧,畢竟金州軍交易給他們的東西也是他們急需的,慢慢的德川幕府也從貿易中嚐到了甜頭,甚至有了主動擴大與金州軍貿易的意願。
在打開了日本的市場之後,魯若麟早就返回了濟州島,糧食的運輸自然有下麵的人和鄭芝龍幫忙,已經不需要他操心了。
在濟州島魯若麟意外見到了一位故人,那就是曾經被朝廷解職的盧象升。
盧象升這兩年一直待在常州老家,安心的種田、教書,日子看著過得十分愜意。
雖然盧象升是被朝廷解職的,但是江南百姓依然十分敬重他,慕名前來求學的人非常多,一些官員和文人雅士也時常前來拜訪,所以盧象升對外麵的局勢依然十分了解。
正是因為十分了解,盧象升對朝廷現在的局勢憂心忡忡,卻有無可奈何。
此時的大明,江南之地還有,不僅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反而愈發繁榮起來,這其中金州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金州軍在上海的交易所現在已經成為了江南地區新的經濟中心,海量的貨物每天從那裏進出,有力的拉動了江南的經濟發展。
海外的市場有多廣闊魯若麟再清楚不過了,幾乎是生產多少商品都能夠賣出去,隻要質量不是太差。
比起華夏,歐洲人除了在殖民地進行原材料掠奪,在物資生產上完全落後了幾條街。至於東南亞、印度次大陸、非洲和中東,甚至連歐洲都比不上。
華夏生產的瓷器、絲綢、布匹、茶葉等都是在海外非常暢銷的商品,這些年從金州軍手裏賣出去不知道多少,也使得大明的海禁完全成為一個笑話。
有需求就有生產,江南各地原本工商業就比較發達,現在有金州軍牽頭開展海外貿易,更是大大的促進了江南的繁榮。
經濟的繁榮使得江南的社會比起大明的其他地方更加穩定,百姓們至少能夠吃飽穿暖,不像北方的百姓朝不保夕、餓殍遍地。
特別是河南,在李自成大軍的肆掠下,幾乎到處都是戰火。沒有人去生產、去製造,有的隻是殺戮。
朝廷在河南現在還能維持統治的隻有開封等寥寥幾個大城,派去圍剿李自成的官軍接連戰敗,朝廷已經束手無策。
特別是李自成幾次帶兵圍困開封,已經使得朝廷知道再不采取措施,中原之地將不複朝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