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強勢接手南京城(1 / 3)

得到魯若麟答複的多爾袞馬上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他的西進行動,這回多爾袞再次找到了曾經的盟友科爾沁蒙古。

因為滿清的衰落,科爾沁蒙古和滿清也開始變得貌合神離,曾經的無雙組合現在甚至到了兵刃相見的邊緣。

滿清向草原轉移人口牲畜,嚴重威脅到了科爾沁蒙古的利益,已經引起了科爾沁蒙古的強烈不滿。

草場是蒙古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蒙古人的爭鬥除了掠奪人口和牲畜,肥美的草場也是爭奪的核心目標。有草場才會有牲畜,有牲畜才會有牧民,有了足夠的牧民,部落才能壯大,頭領們才能享受榮華富貴。

所以科爾沁蒙古對滿清侵占草場的行動反應如此激烈也是情有可原的。

不過即使滿清衰落了,蒙古人對於滿清鐵騎的恐懼依然記憶猶新,沒有充足的把握,科爾沁蒙古是不會和滿清開戰的。

要知道滿清能夠在草原上豎立赫赫威名,可不是憑嘴巴說出來的,而是用馬刀和鮮血殺出來的。滿清打不過金州軍,並不代表滿清打不過蒙古人,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多爾袞並不想與全蒙古為敵,招攬一些馬前卒還是很有必要的。

當多爾袞派出的使者將多爾袞的想法告訴科爾沁蒙古首領巴達禮之後,巴達禮對多爾袞的想法也有些心動了。

特別是多爾袞告知巴達禮,滿清西進是不可更改的,遼東以後將是金州軍的地盤,科爾沁蒙古在這頭猛獸的身邊會不會有安全感是明擺著的事情。

現在多爾袞給巴達禮的選擇是,要麼被滿清搶去地盤,要麼和滿清一起合作搶別人的地盤,不會有第三個選項。

經過短暫的猶豫之後,巴達禮選擇和滿清合作,去搶其他蒙古人的地盤。

很快,十萬滿清鐵騎和五萬科爾沁蒙古騎兵組成了強大的搶劫集團,一路西行,開始了橫掃草原的征途。

對於多爾袞的西進,魯若麟樂觀其成。

明朝對於蒙古草原和西域的控製力是非常薄弱的,到了明末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真正能對北方草原形成一定統治力的反而是滿清。

而西域因為明朝的衰落,逐漸被***勢力和俄羅斯滲透,多爾袞的西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那些外部勢力的東進,同時整合草原和西域的大小勢力,建立一個相對統一的政權。

相比蒙古人和西域人,滿清漢化程度是比較高的,也比較願意接受漢人的一些文化和傳統,這對魯若麟以後征服北方是一個比較有利的因素。

魯若麟相信,經過滿清的屠殺,北方的蒙古人和西域人對於漢人的到來肯定會比以前要歡迎得多,畢竟沒有對比哪裏來的幸福。

對於滿清的角色,魯若麟定位為清掃者,當滿清將蒙古和西域打掃幹淨之後,就是漢人前去收拾殘局的時候了。

多爾袞認為魯若麟或者漢人軍隊在草原、西域占據不了優勢,是以現在的軍隊科技水平作出的判斷,但是魯若麟會讓他們知道,當火槍和大炮的技術再先進一些,古典騎兵將會真正退出曆史舞台。

如果不是因為金州軍糧食出現短缺,滿清又跑得快,原本在明年滿清將會體驗到這一曆史時刻的來臨。現在,魯若麟決定先讓滿清浪一陣子再說,以後再收拾他,畢竟控製江南對魯若麟來說誘惑實在太大了。

無論是在曆史上,還是後世,華夏的經濟重心從唐宋開始就已經轉移到了江南,江南從那時開始就成為了朝廷最重要的稅收來源。

江南氣候適宜、物產豐富,加上文風鼎盛、人傑地靈,向來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大明朝的官員,大部分都出自江南,可見江南的教育實力有多可怕。為此大明還不得不實行南北榜來分別取進士,否則會有全榜都是南人的恐怖局麵出現。

民間一直都有南方的舉人抵得過北方的進士這一說法,也從側麵說明了南方在文化教育這方麵確實有碾壓北方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