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勳貴們在行動(3 / 3)

“原來如此,實在是可惜了。世子一片孝心,讓人佩服。”黃得功點點頭。

其實徐文爵根本就不想當這個大將軍,畢竟目標太明顯了。而且即便事成了,魏國公府能夠得到的利益也有限,與風險完全不匹配。

魏國公的爵位已經是最頂級的了,功勞再大也不可能封王。隻要能除掉魯若麟,拿回曾經的權利,徐文爵就已經滿足了。至於其他的功勞,讓給別人去爭好了。

魏國公府在江南近三百年,榮華富貴早就登峰造極,隻要保持現有的狀態就行,更多的功勞不是福氣,而是禍根,這才是徐文爵隻在暗地裏挑事,而把舞台交給其他人的原因。

既然雙方達成一致,酒宴上自然是賓主盡歡。大家述說著未來的前景,都覺得一片光明。

南京城外各方勢力不斷勾連交通,為推翻魯若麟這個異類而努力,城內的那些反對者同樣沒有閑著。

魯若麟來南京滿打滿算不過幾個月的時間,根基自然無法與那些江南權貴們相比。那些權貴們的勢力和關係可以說已經滲透到了江南的方方麵麵,絕對不是魯若麟的幾萬大軍就可以完全控製住的。

雖然通過嚴打,安國軍將南京城裏的黑惡勢力消滅了個七七八八,並通過組建民兵將百姓拉到了自己這一邊,但是依然無法完全斬斷那些權貴們控製南京城的觸手。

說得不好聽點,這些權貴們在南京城裏繁衍生息幾百年,分枝旁門數都數不清,在這個宗族禮法大於天的年代,魯若麟根本無法保證到時候那些百姓全都向著自己。

這不,憑借著無孔不入的人脈關係,那些權貴們將手伸到安國軍的軍營裏來了。

原來的安國軍士兵,那些反對著們無計可施,但是五萬新組建的安國軍士兵就有太多空子可鑽了。

結束新兵訓練正式成軍後,袁家誌以優異的表現被任命為了新軍裏的排長,這樣的任命已經非常破格了。

連長是安國軍的老兵,對袁家誌非常看重,連隊裏的很多事情都帶著袁家誌一起處理,提攜的意味非常明顯。袁家誌也看在心裏,對連長非常感激的同時,對安國軍也更加認同了。

安國軍裏裙帶關係是不是完全杜絕?這個肯定不可能,但是整體的晉升製度還是比較透明公正的。

像袁家誌這樣的人,能力突出,隻要堅持下去,前途自然可期。袁家誌本人在了解清楚了安國軍的晉升製度之後,甚至樂觀的幻想著自己多少年之後可以做到團長,如果不出什麼意外事情的話。

當然,軍人嘛,始終靠戰功說話。安國軍裏也是首重戰功,如果能夠立大的戰功,晉升的速度絕對遠超想象。破格提拔在安國軍中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每年總會有些幸運兒的。

從普通人到軍官,安國軍的晉級通道是很清晰的,這點在階級已經固化的大明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像袁家誌這樣的,即使能力再出眾,能夠當個家丁頭子就不錯了。萬一立了功勞,無非是多賞幾兩銀子,想要變成官員,是很難的。

也正是這樣,當初袁家誌才會義無反顧的投靠安國軍,看中的就是安國軍能夠帶給自己希望。

正當袁家誌為自己的未來奮鬥時,原來的家丁兄弟找上門來了。

袁家誌熱情招待了這位曾經的兄弟,其中也包含了一點炫耀的意思,畢竟現在自己是排長了,手下也有幾十號人,大小也是個官了。

自己這位家丁兄弟在安國軍整頓衛所的時候脫離了原來的千戶,聽說投到了誠意伯劉孔昭門下繼續做著家丁,日子似乎過得還不錯。

此時劉孔昭出京擔任討伐魯若麟的大將軍一事還沒有傳開,隻有安國軍的上層掌握著這一情報,所以袁家誌並不知道自己的這位家丁兄弟現在和自己屬於敵對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