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爵之所以如此看重黃得功和劉良佐,是因為二人的軍隊是江南除左良玉之外唯一比較有戰鬥力的。雖然那些造反的衛所兵聲勢浩大,但是南京城裏的勳貴們並不放心,畢竟衛所兵的戰鬥力有目共睹且曆史悠久,實在讓人太不放心了。
任何一支軍隊都需要有一個有戰鬥力的核心隊伍,否則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經不起任何激烈的戰事。而黃得功和劉良佐的隊伍就是南京勳貴們為那些衛所兵尋找的主心骨,畢竟二人的軍隊長期與農民軍作戰,算是非常有戰鬥經驗,有戰鬥力的了。
雖然南京城裏的安國軍人數不多,兩萬老兵加上五萬左右的新兵,在人數上看似出於巨大的劣勢之中。不過但凡了解安國軍以往戰績的人,都不會對安國軍掉以輕心。
要不是因為左良玉吸引走了安國軍的絕大部分兵力,並且反叛的衛所兵人數眾多,那些不滿魯若麟的人未必敢這樣明目張膽的跳出來。
想要與安國軍這樣經曆過戰火的軍隊硬碰硬,沒有一點拿得出手的軍隊,勝算實在不大。
而黃得功和劉良佐明顯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不愁自己賣不出一個好價錢,就等著朝廷那幫人開價了。
“黃得功、劉良佐,接皇上密旨!”徐文爵突然起身,一臉的嚴肅。
黃得功和劉良佐也是非常驚訝,連忙起身在徐文爵麵前跪下。
徐文爵非常慎重的從懷中拿出一張絹布,正聲念道:“朕素聞靖南侯、廣昌伯忠義無雙,為國征戰,立功無數。此次朕登基之事,兩位愛卿也全力相助,可見赤誠之心。今朝廷有權臣當道,無視朝廷律法,目無君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朝廷危難之際,望兩位愛卿能夠以朝廷為重,進京懲處不恭之臣,恢複朝廷之權威。兩位愛卿忠肝義膽,進京之後朕必不吝賞賜,與卿等留一段君臣佳話。”
“臣等遵旨,必為皇上鏟除不恭之臣!”黃得功和劉良佐連忙磕頭領旨。
黃得功恭恭敬敬的接過密旨,上麵的字絕大部分都不認識,更別說上麵蓋的那個章是啥了。事後,黃劉二人還要找信得過的文人幫忙掌掌眼,至少確定一下真偽。
不過既然是徐文爵拿出來的,想必不會有假,否則最後大家都討不到好。
黃得功和劉良佐要的就是這麼一個東西,有了這個密旨,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加入到討伐魯若麟的戰鬥中,並保證最後能夠獲得他們應有的利益。
雖然密旨不是正式的聖旨,但同樣是皇帝老子說的話,總不能食言而肥吧。
“世子,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還請示下。”既然拿到了想要的東西,黃得功和劉良佐就不再矯情了,畢竟他們留在來安不走,就是抱著返回南京城,獲得更多好處的意圖。
“兩位將軍請立即南下滁州,與那裏的大軍彙合,並聽從指揮,南下京城,一舉鏟除逆賊!”徐文爵厲聲喝道。
“滁州那邊我等該聽從誰的命令?”黃得功眯著眼睛,有意無意的說道。
在黃得功的眼裏,滁州那邊的都是一群廢物,隻有他做主才算正常,豈能聽從那些廢物的領導,好歹他現在也是一個侯爺了。
“滁州目前主事者為誠意伯劉孔昭,你們二人需聽命於他,現在他已經是皇上密封的大將軍,統領南京周邊所有軍隊,切不可意氣用事。”徐文爵慎重的叮囑道。
“誠意伯啊,也還行,本侯領命就是。”雖然黃得功的爵位比劉孔昭要高,但是人家是老牌勳貴,不是自己這種新起勳貴能夠比的,所以勉勉強強接受了這個命令。
何況黃得功久經戰事,自然知道大戰不光是靠士兵,還有糧草物資更是關鍵,這點上自己拍馬也趕不上劉孔昭這些人,所以屈居其下也非常正常。
“世子在江南威望甚高,人人敬仰,何不擔任這個大將軍,想必追隨者會更多一些。”劉良佐不解的問道。
“家父還在南京城,要是我擔任這個大將軍,隻怕家父難逃毒手啊。”徐文爵一臉的可惜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