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乏善可陳的戰爭(1 / 3)

選擇叛變的新軍軍官並不多,不過十幾個人,但是比例卻很高,起碼占到了被策反人員的一半以上,可見江南權貴們對地方滲透的有多深,影響力有多大。

如果不是安國軍隊士兵們確實不錯,洗腦也算有一定的成效,究竟會有多少人參與叛亂還真不好說。

當然,凡事有弊則有利,這次叛亂對新軍來說也是一次清掃與洗禮,至少剩下的人忠誠度是經受住了考驗的。

沒有內應幫忙打開城門,劉孔昭的軍隊想要攻下南京城難度實在是太大了。既然新軍那邊指望不上了,劉孔昭隻能將希望寄托在那些城內勳貴們身上。

劉孔昭希望這些勳貴們能夠發動家丁去奪取城門,隻是那些勳貴們還在猶豫之中。

雖然大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事情敗了誰也逃不掉,但是在安國軍還牢牢控製城內的情況下,發動家丁去奪城門還是有很大風險的。

這種事情沒有一個強力人物領頭,那些各懷鬼胎的勳貴們誰也不會主動去當這個出頭鳥。

黃得功、劉良佐麾下人馬的加入不過是場麵看起來好了一點,但是離攻陷南京城起碼還有老大的距離。

沒有更多辦法的劉孔昭隻能采取疲兵戰術,欺負安國軍人數較少,輪換時間比較長來做文章,準備每日派人攻城,讓安國軍疲於應對,再看戰局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比如西邊的左良玉突破安國軍阻攔,增援南京之類的。

不過劉孔昭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魯若麟已經決定不給他更多的時間了。

連續幾天攻城失敗,城外的叛軍士氣已經比較低落了,這個時候如果給叛軍的主力部隊來個致命一擊,整個叛軍數十萬人很有可能直接就崩潰了。

魯若麟將出擊的時間定在了夜晚,出擊的主力是一直蓄精養銳的一萬騎兵,另外還有三萬新軍士兵協同作戰。在鎮江的林鎮遠部也得到命令早已運動到了附近,就等著今晚來個前後夾擊了。

因為安國軍的夥食舍得下本錢,士兵們基本沒有夜盲症。而城外的叛軍除了少數精銳,其餘的基本在晚上目不能視,這也是魯若麟將出擊選在晚上的原因之一。

因為叛軍的人數是安國軍的十倍以上,這給了他們很大的安全感,所以劉孔昭他們對於安國軍出城作戰的準備並不是很充足。

加上以那些衛所兵的戰備素養,也不可能指望他們修建多麼牢固的營地,所以當夜幕中,安國軍的騎兵衝破黑暗的時候,非常容易的就衝進了叛軍的大營。

雖然是幾十萬人的大戰,但是整個過程真的乏善可陳。

在安國軍突入叛軍營地後不久,整個叛軍居然就崩潰了,包括那些並沒有受到攻擊的地方。數十萬的大軍,能夠有膽量組織反抗的人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並且一觸即潰,根本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麵對準備充分、戰鬥力彪悍的安國軍,作為主要攻擊目標的黃得功、劉良佐,還有中軍大營裏的那些精銳家丁們的表現並沒有比那些普通的衛所兵好多少,同樣是不堪一擊。

安國軍不管其他的叛軍,追著黃得功和劉良佐的隊伍打,他們是唯一還沒有完全崩潰的軍隊。至於劉孔昭集合起來的那些精銳家丁隊伍,除了一些圍在他身邊逃跑的人,其餘的都跑得沒影了。

都是打過仗的人,隻要不是特別忠心的,自然知道這個時候待在劉孔昭身邊有多危險。

這一夜南京城外火光衝天,廝殺聲、叫喊聲連南京城裏都隱約可聞,使得無數人徹夜難眠。

稍微有點頭腦的都明白,這是安國軍出城夜襲了,否則不會鬧出這麼大的動靜,隻是他們不清楚城外的狀況,祈禱著劉孔昭他們能夠扛得住。

可惜的是,城外的戰況絕對會讓他們大失所望。

受到攻擊,失去指揮的叛軍現在就像無頭的蒼蠅一樣,隻想著向遠離南京城的地方跑,也不管什麼方向和地點了,總之是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