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君子動口也動手(1 / 3)

魯若麟雖然沒有那麼多的收稅人員,但是他可以向各地派出宣傳隊,這個就要簡單得多。

宣傳隊可以到各地去宣揚安國軍的稅收製度以及標準,還有實施的情況。有了這些先入為主的灌輸,朝廷如果再做得出格了,百姓們對朝廷的不滿就會愈發嚴重,對安國軍的期待就會更大。

魯若麟一向非常重視宣傳工作,也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獲也是非常巨大的。

朝廷的宣傳工作向來隻在士大夫階層,而魯若麟的宣傳工作則下沉到了市井和農村,受眾數量對比有多巨大可想而知。

不要小看人心的力量,特別是數量眾多的農民。不說每次的改朝換代,就是後世新華夏的建立,農民也是居功至偉。

魯若麟改革稅製,打擊宗室,目的都是在爭取人心,同時削弱朝廷和皇權的影響力。

宗室和朝廷表現越爛,魯若麟打擊起來更能獲取民心。

當然,這些都是輔助手段,真正想要掌控天下,還得靠自己手裏的實力。所以安國軍目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擴大自己的隊伍,不僅是官員,還有軍隊。

不同的管理模式決定了管理人員數量的不同,朝廷可以隻需要幾十上百人就管理一個縣,安國軍則起碼需要幾百人。

當然,朝廷的那種管理模式雖然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代價就是基層政權掌握在了地方鄉紳手中,而這是魯若麟萬萬不能接受的。

地方鄉紳做大之後對政權的危害有多大魯若麟是再清楚不過了,所以在明知隻要自己釋放出與鄉紳共享權力的信號,就可以輕易拿下江南甚至大明的所有領土,並得到鄉紳們的全力支持,魯若麟依然選擇了走最艱難的那條路。

安國軍最近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事情隻有一件,那就是招人,繼續招人。

稅務司在招人,宣傳司在招人,民政司在招人,工業司在招人,軍隊更是在瘋狂招人。

江南海量的人口為安國軍提供了龐大的基礎,加上安國軍好歹也在江南耕耘了上十年,基礎還是有一些的。

高端頂級人才或許不是那麼好招,但是普通人才和士兵隻要安國軍的錢糧供應得上,幾乎是要多少有多少。

衛所係統的瓦解除了消滅掉這些陳舊軍隊,安國軍獲得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接收了大量衛所工匠,為江南發展工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江南讀書人多,但是真正能夠考上秀才、舉人、進士的隻是極少數。絕大部分的讀書人未能享受到讀書帶來的福利,依然生活困頓。

這個時候安國軍願意為他們提供一份體麵的工作,他們絕對沒有拒絕的理由。雖然都說要堅守忠義,但是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他們沒有選擇的本錢,投身安國軍至少可以養家糊口。

何況安國軍的前景光明,未必不能取朝廷而代之,說不定自己將來還可以混一個從龍功臣呢?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江南讀書人投奔到了安國軍懷報,大大充實了安國軍的基層管理人員數量。

加上江南發展大會成功召開之後,安國軍與江南眾多大族達成了合作意向,順便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和糧食。一直困擾安國軍的糧食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民兵隊伍也開始爆發式的增長。

人員的爆炸式增長,不免會帶來良莠不齊,降低整個安國軍的人員素質。魯若麟又是一個精益求精的主,肯定不會輕易將那些新進人員放出去參與管理,最起碼簡單的培訓和考核還是必須的。

以前的時候,安國軍培訓新人速度較慢,主要是因為能夠擔任教員的人非常少,造成生產遠遠跟不上需求。

因為安國軍一直大力扶持教育與培訓,培養了一大批的骨幹人才。通過裂變的方式,大規模培養新人已經不像最開始的時候那麼捉襟見肘了。

一教五十,五十教兩千五,至少在安國軍治下,已經基本完成了教育覆蓋,人才培養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

隻要投入跟得上,安國軍的基層隊伍發展隻會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