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君子動口也動手(2 / 3)

安國軍這樣肆無忌憚的招人,最擔驚受怕的就是原來的朝廷官員了。傻子也知道,一旦安國軍的新人們培訓完畢,就是安國軍大肆擴張並取代朝廷原有治理體係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必須要有所動作,用來抵消安國軍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而重新讓國子監的學生們回到朝廷懷抱,就是他們拔亂反正的第一步。

國子監的學生們終於被放出來了,來到南京的大儒們迫不及待的進入國子監,開始為學生們講課,以拯救他們被安國軍“汙染”的心靈。

劉宗周作為第一個進入國子監講課的大儒,在講課時要求國子監學生堅定信仰,效忠朝廷,不要被別有用心的人所蠱惑。

朝廷才是天下正統,其他人不過是亂臣賊子,肯定沒有好下場。

可惜的是,雖然在安國軍軍營裏呆的時間不長,但是國子監學生們受到的影響太大了,再也不是之前好忽悠的熱血青年了。

劉宗周在講台上說得天花亂墜、引經據典,底下的國子監學生恭恭敬敬的聽完,一切似乎非常完美。

但是到了自由交流時間,畫風就完全變了。

“學生敢問先生,先生家中有良田幾何?商鋪幾間?歲入多少?每年繳納朝廷多少賦稅?”一位學子起身問道。

劉宗周沒想到國子監學生不問經史子集,反而問起了他家的收入和稅收,頓時場麵有些難堪。

好在劉宗周也是久經風雨的人物,神色未有任何變化,平靜的回答道:“老夫專心治學,對這種身外之事委實不太上心。”

“身外事?不上心?先生過得真是愜意。想來先生家產豐厚,衣食無憂。否則也不會出入豪車駿馬,奴仆侍女數人。學生家境貧寒,每日為衣食發愁,以致影響進學。學生敢問如何才能達到先生這樣的境界?”這個學生慘笑一聲,真誠的問道。

庸俗,實在太庸俗了。怎麼能和劉宗周這樣的大儒談物資享受呢?讀書人就應該不食人間煙火,張嘴就是銅臭,實在是俗不可耐。

“放肆!你不專心治學,盡關心一些身外之物,如何能有長進?讀書人就應該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如此才能有苦盡甘來的一天。”劉宗周還沒有開口,國子監祭酒先忍不住了。

“苦盡甘來?考上舉人、進士,各種孝敬接踵而至,良田美宅唾手可得,祭酒大人可是說的這些?”這個學生明顯有些自暴自棄了,說話毫不留餘地。

“你……簡直愚不可及!”這種官場潛規則隻能做不能說,現在被當場說出來豈不是打讀書人的臉。

“看來安國軍說的沒錯啊。考上舉人進士所獲得的那些福利遠遠超出了朝廷的規定,這些錢財原本是應該交給朝廷的,最後卻肥了那些讀書人。將損公肥私說得如此冠冕堂皇、理所當然,也隻有咱們這些讀書人了。”這個學生自嘲的說道。

“瘋了,完全是瘋了!來人,將這個瘋徒給我押下去,嚴加看管,本官要削了他的學籍,開革出國子監!”這個學生是不是瘋了大家不知道,祭酒大人這個時候已經快被氣瘋了。

“慢。”劉宗周抬手製止了祭酒,“讀書人的待遇是太祖陛下的時候就定下來的,目的是鼓勵和激勵讀書人奮發圖強,學有所成之後為國效力,何來損公肥私之說?培養一個讀書人實在不易,若是沒有朝廷的扶持,則聖人之學日衰,華夏之禮無繼。禮崩樂壞、天下大亂、民不聊生,那樣的日子實在太恐怖了。”

“先生,朝廷如此支持讀書人,本應是儒教大興、天下太平,何以大明各地叛亂迭起,連先帝都被叛軍逼得駕鶴西去?”學生不依不饒。

“天下賢良之士眾多,奈何聖人不用,方才有此浩劫。你看,江南百姓安居樂業,未有北方之亂局,何也?正是因為江南乃我大明的文教昌盛之地,天下讀書人泰半在此。百姓得聖人之學教化,明禮儀、知廉恥,安能不大治?”劉宗周這樣的文人從來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怪也隻能怪皇帝用人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