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大明也有會畫油畫的?”魯若麟有點詫異。
“以前是不會,所以這些女工們刺的幾乎都是山水畫,或者花鳥魚蟲。但是自從西洋樣式的刺繡大火之後,油畫也開始供不應求。有些頭腦比較靈光的士子們就開始學畫西洋畫,為作坊提供樣板,很是賺了不少。”
“您還別說,這西洋畫雖然少了很多韻味,但是畫出來的東西和真的是一模一樣,實在是神奇。聽說現在有不少大戶人家願意出高價為自己和家人畫一幅西洋畫,圖的就是一個神形具備。”
譚明仲笑著說道。
西洋畫和水墨畫,各有各的優缺點,說不上誰好誰壞,就看個人喜好。
不過在華夏水墨畫不稀罕,所以才會覺得西洋畫很新奇。但是西方人對於水墨畫卻非常無感,因為他們無法體會到水墨畫中的詩情畫意,以及天地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所以華夏風格的商品在西方並不是那麼被人接受和理解。
這裏能夠出現如此多樣風格的油畫作品,顯然不是一個西洋人就能囊括的。也許在譚明仲的眼裏那些西洋人都一個樣,但是魯若麟知道,這些油畫背後所代表的眾多民族和國家,以及完全不同的文化與思想。
由此也可以證明,華夏的商品已經遍布整個人類的文明地域。
魯若麟對於這個情況非常高興,看來華夏世界工廠的名頭是自古有之啊。
“這是好事,對於這種事情要支持和鼓勵,藝術需要交流才能進步。無論是學水墨畫的西洋人,還是學油畫的士子,都要善待,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創作環境。他們創作的優良作品越多,你們才能製造出更好的商品。”魯若麟指示道。
“是。有您的話在,以後應該再也沒人敢刁難他們了。”從譚明仲的話裏可以知道,文化和民族的隔閡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
“這些女工的待遇如何?”魯若麟問道。
“這個我還不是很清楚,要不讓工坊的東主給您說?”譚明仲請示道。
魯若麟點點頭,然後跟在後麵的一個中年女人連忙小步上前給魯若麟行了一個禮,小心的回答道:“回安國公,妾身肯定不會虧待這裏的姐妹。學徒每月能有三兩銀子,一般的女工按照製作出的刺繡數量算工錢,大概每月能有六兩銀子。幾位大師傅每月都能領二十兩銀子,每半年交一副刺繡就行。”
“這個工錢不低啊,能賺到錢嗎?”魯若麟有點驚訝於這個東主開出的工錢,這可比江南的平均收入高多了。
“你兩年刺繡行情不錯,這些工錢開得起。”東主豪爽的說道。
“孟東主是繡女出身,一手刺繡手藝不比大師傅們差。繡女的辛苦她最清楚不過了,所以開的工錢也是開發區裏最高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家都願意跟著她幹。整個開發區繡坊有好幾家,隻有她們家的東西做的最精良,生意也是最好的。”譚明仲在一旁解釋道。
“這些女工收入這麼高,在家裏應該不會再受到欺負了吧?”魯若麟笑著問道。
“那是,腰包裏有錢腰杆也硬。隻要是妾身這裏的女工,在家裏都是寶貝疙瘩,金貴著呢。”孟東主話裏透著一股自豪。
魯若麟非常明白這種心理,經濟上的獨立帶來的就是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心理上的強大。以這些女工目前的收入水平,已經可以算是家中的頂梁柱了,說話聲音自然就粗了。
“孟東主這樣的巾幗英雄,開發區要大力扶持,讓女人們都走出來、富起來,這樣百姓們才能過上好日子。”魯若麟末了對譚明仲說道。
“是,下官一定照辦。”譚明仲連忙點頭應是。
孟東主得了魯若麟的嘉獎,更是喜不自勝,在開發區的一眾東主中影響力大增。
開發區最多的還是與紡織、瓷器、茶葉相關的工坊,以及大量以此為生的貿易商號。商人們最抱怨的就是開發區地方有限,想要擴大生意卻沒有足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