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薑是老的辣(祝大家新春快樂)(1 / 3)

魯若麟在宴會上對商人們的承諾像風一樣迅速的傳遍了大江南北。

分封,如此敏感的詞從魯若麟嘴裏說出來,猶如平地驚雷一般在華夏大地的權貴、富人中炸響。

如果魯若麟是一般人,大家完全可以將這話當做一個笑話,但是魯若麟是一般人嗎?這可是目前最有希望問鼎九五之位的人之一。

雖然李自成已經在京師稱帝,但是大家並沒有將他視作真正的皇帝。除非他將江南占據,那樣才算得上實至名歸。

李自成占據的地盤最大,但是依然擺脫不了流寇的影子,始終給人一種不是正常政權應有的樣子。

反而是魯若麟的安國軍,在連續擊敗滿清,以及劉孔昭和左良玉之後,隱隱中已經被人當做取朱明而代之的不二人選。

這樣的人說要分封,大家怎麼可能等閑視之。

而且魯若麟的分封還不是那種虛封,而是實打實的給予封地,允許自我管理,這種情況自從漢朝之後已經很少見了。特別是幾個大一統王朝,基本上是沒有的。

麵對這種情況,社會輿論明顯分為兩個極端。

權貴們對這種情況自然是非常讚同,因為這對他們有利;文人士大夫則堅決反對,因為分封容易造成國家分裂,這對一向追求大一統的文人士大夫階層來說就是三觀不和,是要堅決反對的。

至於平民百姓,這種話題離他們太遙遠,他們自己不關心,權貴和士大夫們也不會理會他們的想法。

華夏曆史上真正將分封做到極致的就是周朝,正是因為分封,華夏的核心領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從關中平原和黃河中遊,成功拓展到了北起遼東、南到吳越的廣大區域,為華夏民族奠定了基本盤。

周朝以後,華夏的核心區域基本都在這個範圍之內,可見周朝當初分封的巨大作用。

分封製度極大的激勵了各諸侯國開疆拓土的意願,在當時交通不便、通訊落後、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分封是最適合的選擇。

但是到了周朝中後期,分封的諸侯國壯大之後,周天子就逐漸成了一個擺設,權力被完全架空。各諸侯國相互征戰、吞並,開啟了長達幾百年的戰國時代,直到秦國一統天下。

正是因為看到了周天子的遭遇,後世的帝王對於分封都極為謹慎,甚至采取了虛封的辦法,徹底斷絕分封國對中央朝廷的威脅。

虛封甚至不封逐漸成了曆史的大勢所趨。

現在魯若麟要逆曆史潮流實行分封,自然遭到了士大夫階層的口誅筆伐。

“分封是取禍之道、戰亂之源,曆史早就證明了這一點,安國公此舉甚為不智。”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看來安國公身邊沒有名臣輔佐,以致出此昏招啊。”

“周天子的下場有多慘就可以知道分封絕對是個巨大的錯誤。”

“凡是讚成分封的都是心懷叵測之輩,到時候安國公絕對會作繭自縛。”

……

士大夫們清一色的對分封不看好,但是權貴們卻爆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包括苟延殘喘的大明勳貴們。

在魏國公府裏,徐文爵召集所剩不多的幾個勳貴們在一起商議魯若麟分封的事情。

徐文爵現在的身份還是魏國公世子,還不是魏國公。正牌的魏國公徐弘基深染重病躺在床上,但就是不死。

徐弘基不死,徐文爵就不能繼承爵位。特別是在如此敏感的情況下,一旦朝廷不在了,徐文爵又沒有繼承爵位,魏國公這個名號可能就要成為曆史了。

所以徐文爵不止一次在心裏詛咒徐弘基怎麼還不死,難不成非要等到大明不在了,成為最後一任魏國公不成?

到時候沒有魏國公這個名號,徐文爵如何在新朝中謀取利益?

可惜的是徐弘基太怕死了,明知道自己這樣拖著不死對魏國公府遺害無窮,但就是沒有自行了斷的勇氣,徐文爵對此也無可奈何。

徐文爵他們這些勳貴雖然地位崇高,還身負爵位,該得的利益也不少,但就是沒有一畝地的封地。以前倒覺得無所謂,畢竟大家都是這樣過過來的。現在魯若麟提出實封的事情,馬上勾動了他們內心深處最渴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