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朝中百官孔孟之道肯定是精通了,否則也中不了進士。”
“那當然。”
“那你覺得朝中百官是不是都是道德修養高潔之士?”
“這個……”
“好吧,我們就當他們都是品德高尚之人,那麼他們治理國家的結果你滿意嗎?”
“……”
“你看,你也覺得不好是吧。可見讀了孔孟之道不一定就都是品德高尚之輩,品德高尚之人又不一定能夠治理好國家。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學習孔孟之道不一定就可以治理好國家?”
“你這是強詞奪理,我華夏幾千年來一直以孔孟之道治國,方才源遠流長、繁衍至今。不以孔孟之道治國,必將天下大亂。”
“華夏大一統確實有孔孟之道的作用在其中,但是華夏三百年一輪回,獨尊孔孟,排斥其他學說也是一大原因。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孔孟之道中好的,我要繼續用,壞的我要摒棄。其他學說也一樣,隻要是能夠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不管什麼學說,我都可以用。獨尊孔孟,不過是開啟又一個曆史輪回罷了,兼容並蓄才是革新之道。”
盧象升像是第一次認識魯若麟一樣,他知道魯若麟比較另類,但是沒有想到魯若麟居然想將儒教連根拔除。
這不由得讓他想到了五代十國,那個武夫當權,文人士大夫活得像狗一樣的日子。
“讀書人縱有再多不是,也總比武夫當國、生靈塗炭的好!”盧象升恨恨的說道。
“這個請盧閣老放心,一家獨大於國不利,齊頭並進才是安穩之道。”魯若麟有點不耐煩了。
盧象升也有些看出來了,決定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
盧象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出了此行的主要目的:“安國軍護衛皇宮不過是權宜之計,如今局勢安寧,安國軍也應該從皇宮撤出來了。”
“沒有安國軍護衛,怎麼保護陛下的安全?”魯若麟肯定不同意。
“這個自然不用你操心了,朝廷自有安排。”盧象升鐵著臉說道。
魯若麟雖然為大都督,總管天下兵馬,但是宮廷護衛確實不在他的管轄範圍之內。其實安國軍在不在宮廷並沒有多大的區別,隻要南京城還在安國軍手中,皇宮在不在手裏並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安國軍進駐皇宮確實帶來了很多的閑言碎語,讓給朝廷又何妨,量他們也翻不出個什麼浪來。
其實把朝廷和皇帝看得太嚴了並不是什麼好事,適當的放鬆一點,讓敵人動起來反而會有更多的機會。
“好吧,隻要你們的人到了,我隨時可以讓他們撤出來。”魯若麟無所謂的說道。
“當真?”盧象升有些不信。
“千真萬確。”魯若麟嚴肅的說道。
“那好,朝廷決定調史可法麾下三千人馬入京護衛宮廷,你不會阻攔吧?”盧象升直接攤開了說。
三千人是內閣反複斟酌之後拿出的數字,既不太少,又不至於激怒魯若麟,應該是雙方都比較能接受的數字。而且史可法的兵練得非常辛苦,錢糧、武器、裝備都需要自籌,能夠支援朝廷三千精銳已經很不錯了。
“隻要有正式調令,大都督府自然會放行。”魯若麟聳聳肩膀,態度很是隨意。
盧象升總覺得魯若麟的態度有點奇怪,但是目的已經達到了,隻能將疑惑埋在心底。
“安國公,我盧象升身為大明臣子,效忠的是大明皇上。要是有人膽敢對皇上不利,首先要從老夫的屍體上踏過去。”臨走時盧象升表明心跡,讓魯若麟很是有些無奈。
對盧象升魯若麟確實非常欣賞,否則也不會很早以前就開始支持他。但是盧象升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為人又太過剛直,哪怕朱慈烺隻是一個傀儡皇帝,他依然決定為其效忠。
盧象升的這個決定魯若麟既氣惱,又非常佩服。如果盧象升不這麼做,也許他也就不是魯若麟心目中的那個盧象升了。
大明養士近三百年,還是培養出了一大批死忠的。雖然卑躬屈膝的人占了絕大多數,但是誓死不渝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