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以他們的政治立場,肯定不會表露出來。特別是這次收的錢都進了安國軍的口袋,這讓他們格外不爽。所以對於陳新甲的提議,本著敵人讚同的事情我就反對,對馬士英的說法都表示了讚同。
現在內閣六人,兩人讚同、三人反對,大家都將目光投向了錢謙益。
好歹是大明的正牌首輔,雖然是個軟麵團,但是他的意見還是有點作用的。
陳新甲看錢謙益的架勢是準備反對的,連忙說道:“元翁,安國公這是第一次通過朝廷提出自己的意見,以前可都是一直自己單幹的,可見他也認為頒布法令這種事情還是讓朝廷來更加名正言順。”
“大家想必也知道安國公對高利貸的態度,那絕對是不禁止誓不罷休。如果朝廷拒絕了他的請求,很有可能安國公會強行下令禁止,到時候丟臉的還是朝廷啊。”
“何況我大明百姓早就苦高利貸久矣,禁止發放高利貸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此等增加聲望的事情一旦安國公做成了,而又被百姓們發現朝廷曾經反對,後果如何大家想必應該非常清楚。”
陳新甲把這件事情上升到了朝廷與安國軍博弈的層麵,就不得不讓在場的人三思了。
雖然陳新甲的本意依然是推動朝廷頒布禁止發放高利貸的法令,但是由誰來頒布確實是一個大學問。
而且以魯若麟的強勢,朝廷反對就不禁止高利貸了?真要是那樣魯若麟就不是魯若麟了。
想到這裏,錢謙益心中的一股氣頓時喪了個幹淨,馬士英和高宏圖他們也是一臉苦澀。
這內閣閣老是越來越做得沒有意思了,看似位高權重,其實根本沒有多大的權力。整日操心的都是如何讓朝廷活下去,還要擔心哪天魯若麟發飆將他們一鍋端了。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的就是如今的情況。
錢謙益意興闌珊,有氣無力的說道:“事關重大,還是讓朝臣們議一議吧。”
又是一手和麵團的功夫,但是陳新甲並沒有失望,因為安國軍還有後手。
果不其然,在隨後的朝議中,因為高利貸涉及到太多官員的利益,毫無意外的被擱置了。
如果不是忌憚魯若麟,其實結果應該是不通過才對。
不過百官們沒有注意到的是,安國軍的後手早就發動了。
輿論宣傳一直是安國軍的強項,陳新甲在內閣提出意見之前安國軍的宣傳機器就已經開動了。
說書、戲曲、演唱,甚至從安國軍那邊傳過來的話劇齊上陣,說的都是因為高利貸而發生的一件件慘事。
這些貼近百姓生活的藝術創作,很快就引起了百姓們的共鳴。而在其中扮演反派的,無疑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世家大族們。
在這些藝術作品中,那些世家大族們利用窮苦百姓缺錢救急,又不懂算學,借出的高利貸利息高得離譜。而且裏麵還有各種陷阱,基本上借錢的百姓根本還不清,甚至越還欠得越多。
最後這些百姓落得的下場基本上是永遠淪為債主的奴隸,就這已經算是比較好的。更多的是傾家蕩產,賣掉妻子兒女都不夠還債的,演出一幕幕人間悲劇。
麵對這種情況,官府從來不會站在百姓這一邊,反而是大戶們強有力的幫凶。
正是因為這樣的慘事太多了,百姓們對高利貸是談虎色變,不到生死關頭根本不敢找大戶們借錢。因為即使借錢渡過了難關,更大的可能是子孫後代都要交代進去。
所以很多百姓寧可生病時沒錢醫治死掉,也不會去碰高利貸。
很快,整個江南形成了批判、唾棄高利貸的風潮,那些放高利貸的家族無論以前的名聲有多好,隻要沾上了高利貸一律被打上喪盡天良、為富不仁的標簽。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世家大族之所以有影響力,靠的就是名聲和實力,其中名聲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