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與沈世魁相談之後,再也沒有說過關於關寧軍前途的話題,但是對於此次聯合作戰卻明顯用心了很多。
原本祖大壽是準備留五萬精銳看家,再派十萬大軍隨安國軍南下的。現在他改變主意了,還是留五萬看家,不過換成了普通軍隊。南下的十萬大軍裏包含了關寧軍最精銳的部隊——五萬關寧鐵騎。
關寧軍為了組建這五萬關寧鐵騎可謂是下了血本的,絕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了他們身上。
憑借著靠近草原的優勢,以及洪承疇在的時候修建的水泥廠,關寧軍的收入比以前高了很多。除了用來換糧食,大頭都落在了關寧鐵騎身上。
關寧鐵騎們的裝備基本上都來自於安國軍的軍工廠,除了款式和顏色有些區別,質量上相差無幾。
不過關寧軍畢竟沒有安國軍那麼財大氣粗,手銃和手弩並不屬於標配,隻有少量精銳士兵有裝備。裝備顏色上,關寧軍秉承了大明的一貫傳統,一身大紅色格外的喜慶。反倒是披風,關寧軍選擇了黑色。
披風可不是用來好看的,披風除了遮風擋雨,必要的時候還是士兵們的寢具,所以做得非常厚實寬大。用料上也十分講究,還分夏冬兩款,非常受士兵們歡迎。
關寧軍與安國軍一同南下,十萬鐵騎聲勢驚人,沿途的百姓們看著大軍經過,無不發出陣陣驚歎。
雖然劉宗敏的大軍數量驚人,其實真正有戰鬥力的精銳部隊並不多,所以沈世魁和祖大壽並不擔心戰鬥的結果。
劉宗敏的大軍除了一直跟隨著他南征北戰的精銳老營兵馬,大部分都是後來在北上京師途中收攏的潰兵、降兵,以及強行征召的壯丁。
在攻下京師之後,李自成又收攏了不少京營兵馬,其中有部分留給了劉宗敏,算是除老營之外比較有戰鬥力的部隊了。
為了保證此次作戰順利,劉宗敏還從山西抽調了不少人馬。那邊也有不少投降大順的原大明官軍,其中還有一些比較有戰鬥力的九邊人馬。
就這樣劉宗敏還不放心,當他的人馬從京師出發之後,還在沿途不斷將百姓裹挾進大軍中,越往前走,軍隊人數反而越多。當劉宗敏大軍來到天津一帶時,兵力滾雪球一般到了七十萬。
對於如何使用炮灰劉宗敏是有非常豐富經驗的,總之第一批送死的肯定不是他的精銳士兵,都是這些可憐的炮灰們。
隨著劉宗敏出動,沈世魁與祖大壽彙合駐守在山海關的吳三桂部,南下到開平一帶,隨時準備加入到大順軍和天津的戰鬥。
山東戰場上,劉澤清率領大軍向青州撲了過去。
不過與劉宗敏比起來,劉澤清的四十萬人馬水分就要大太多了,基本都是他強行拉來的壯丁。即使那些從河南增援過來的大順兵馬,也是那種戰鬥力偏弱的。
誰讓劉澤清不是李自成的自己人,能夠有這些支援已經不錯了。
其實劉澤清也不想進攻,但是麵對李自成的嚴令,他不敢不從。
劉澤清太清楚自己手下這些軍隊的戰鬥力了,欺負一下明軍或者老百姓沒有問題,但是與安國軍硬碰硬,他真沒有這個膽子。
這大半年他一直窩在濟南,拚命的增加部隊,隻要是願意來的人,不管以前出身哪裏,他是來者不拒。
所以劉澤清的軍隊裏,遍布著數量驚人的土匪、強盜,都是在孫什的打擊下逃到濟南去的。或者是一些妄想洗白身份,過上官老爺癮的“有誌之徒”。
這樣的軍隊軍紀完全形同虛設,戰鬥力更是無從談起。這些人禍害百姓有一套,但是上了戰場估計就都成了軟蛋。
要不是四十萬這個唬人的數字為這些人壯了膽,劉澤清的大軍隻怕走到半路上就崩潰了。
不過即便如此,劉澤清的大軍在行進到淄川之後就裹步不前了,任憑李自成派來的監軍如何催促威脅,大軍就是不肯再往前一步了。
這就讓孫什有點氣惱了。
孫什的布置都是等待劉澤清來攻的,現在劉澤清停在了淄川,孫什就不得不想辦法破局了。
劉澤清隻管燒殺搶掠,孫什還要發展地方經濟呢。戰爭長時間拖下去,雖然孫什勝算更高,但是對於生產的破壞太嚴重了。所以迫不得已之下,孫什隻得主動向淄川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