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年紀輕輕就要頤養天年實在是有些殘忍,但是對於亡國之君來說,有這樣的待遇就已經可以偷笑了。數遍曆史上的亡國之君,有幾個得到善終的,不是被殺就是死於意外。但是哪有那麼多的意外,其中的意味就不必明說了。
“陛下本身沒有任何過錯,錯就錯在生不逢時。以陛下的才能和手腕,想要收拾亂局、讓華夏重新走向輝煌完全沒有可能。不是我往自己臉上貼金,如果不是有我在,這個大明皇朝早就完了。你說我貪念權勢也罷,說我狂妄自大也行,但是我真的是想讓華夏重新輝煌起來,並且不要走上興衰更替的老路。”
“想要達成這個目的,我需要權力,需要全天下的人跟著我一起努力奮鬥。皇帝這個位置對我很重要,但並不是為了給我享樂,也不是為了留給我的子孫後代作威作福,而是我需要用皇位來聚攏人才,一起為華夏的複興而開拓進取。”
魯若麟麵對盧象升,說的算是非常坦誠了。
“不是為了留給子孫後代?什麼意思?”皇位都是在直係血親中傳承,魯若麟不留給子孫後代留給誰?
“皇帝不但尊貴,還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同時也肩負整個天下的興衰、億兆黎民的生死。曆朝曆代,開國之君基本都比較英明,國家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理。但是越往後,皇帝的能力就會越差,出現聖明之君完全要看運氣。所以將國家權力放在一個家族中傳承,對國家其實是沒有好處的。”
“皇家的人就那麼多,能夠繼承皇位的人選更少,想要從中選擇一個合格的君主實在太難了,想要選出聖明之君更是在撞大運。曆朝曆代不斷更替往複,除了其他諸多原因,皇帝在後期越來越不能履行職責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一個國家想要長盛不衰,真正的掌權者必須是絕對的精英,而且每一代都不能差。顯然,皇族絕對不能滿足這個條件,那麼國家的權力交到誰手裏更合適?我覺得還是交給從萬千官員中競爭出來的頂尖人才更合適,比如內閣。”
盧象升腦袋有點懵,魯若麟提出的想法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魯若麟居然想要將權力交到內閣,雖然不是在他這一代,但依然是驚世駭俗之舉。
皇帝這個物種,最害怕的就是喪失權力,否則性命不保。魯若麟就不怕自己的後代被權臣所弑嗎?
任何人都想要權力,如果內閣掌權又如何能保證他們不會謀朝篡位?
雖然覺得魯若麟的想法有些異想天開,但是麵對魯若麟的設想,盧象升內心非常激動。
天子坐高堂,臣子掌天下一直是文人們的最高夢想。隻是受限於千百年來的教育,忠君思想已經刻入文人們的骨髓,除了準備謀朝篡位的權臣,沒人敢提出架空天子。哪怕這個天子胡作非為,極端的不稱職,也隻能希望下一任會有所改變。
官員們都希望自己的君主是聖明之君,偏偏他們遇到的更多是平庸之人,甚至是愚蠢、暴虐、殘忍之主。但是他們在四書五經中找不到改變這種局麵的辦法,隻能被動接受。
其實明朝的官員體製已經有了脫離皇帝掌控,由體係來決定升遷的苗頭。比如內閣閣老的推選,高級官員的升遷必須得到朝臣們的認可等。
隻是這些是文官們長期鬥爭後形成的潛規則,至少在明麵上依然是皇帝決定一切。
當然,任何製度都不會是完美的,明朝的選官製度在後期也不免走向了結黨營私、任人唯親的老路,但是比起其他朝代依然進步了很多。
“你就不怕將權力交給內閣後為子孫後代遺禍?”盧象升疑惑道。
“在我的設想中,內閣的權力也不是無限的,今後華夏的權力主要分為三塊:皇權、內閣、軍隊。內閣掌握行政權,不必再事事向皇帝請示彙報,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完全可以自己決定。當然,涉及到重大的事情還是需要和皇帝、軍方商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