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接受皇帝和內閣的雙重領導,隻有統兵權、練兵權,開戰權以及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必須得到內閣和皇帝的同意。高級將領的升遷與任命由皇帝和內閣協商決定,中下級軍官的任免則由軍隊自行裁決,但需上報內閣和皇帝備案。軍隊的錢糧由軍方提供預算,內閣審核,皇帝批準,最後由內閣下令支付。”
“軍隊沒有命令不得幹涉地方政務,一旦發現嚴懲不貸。同時內閣也不許插手軍隊具體事務,保持軍隊的完整性與獨立性。”
“皇帝不再涉及具體事務,隻有涉及到事關國家的重大事情,或者無法調和的矛盾時出麵,保證政務和軍務由專業的精英人才處理。”
“為避免出現強權人物危害國家穩定,並保證人才的持續培養,內閣首輔和軍方首腦設置任職期限,五年一屆,最多任職兩屆十年,到期後無任何條件必須退位。”
“內閣首輔統領全國政務,有最終裁決權。軍方首腦同時為內閣大臣,有知曉國家大事的權力,也必須按時向內閣彙報軍隊情況,接受內閣和皇帝的監督、指導。”
“內閣首輔和軍方首腦由大臣和軍方高級將領推舉產生,並經由皇帝批準後方可上任。”
“這就是我對以後朝廷的大致想法,盧閣老可有斧正的地方?”
魯若麟提供的信息量有點大,而且與以前有太多不同,讓盧象升陷入了沉思。
“軍隊自己管理,要是他們造反怎麼辦?”盧象升對軍隊還是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那是以往的軍隊,一群大字不識一個的粗人,自然是長官說什麼就是什麼。但是我所要建立的軍隊是有自己思想的,並且要一代代的傳承下去。軍隊建立的目的就是為家為國,不是為某個人謀取私利的。縱使有人可以蒙蔽一時,但是軍隊自身也是有糾錯能力的。”
魯若麟的這個回答不能算完美,但也初步打消了盧象升的顧慮。
至於文官,隻要規則製定好,盧象升並不怎麼擔心會有人能夠發展到謀朝篡位的地步。
魯若麟的設想對文官來說已經非常的完美了,起碼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使行政權,這在以往絕對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文官們的內部鬥爭遠比外界看到的要激烈,有十年的期限在,估計沒有人敢輕易打破這個規矩,那是在擋人前路,會遭到敵我共同反對的。
可以說,魯若麟為了華夏的長治久安,放棄了作為皇族所享受的最大權力,犧牲不可謂不大,令盧象升非常意外的同時也產生了深深的佩服。
不過新朝雖然讓他充滿了期待,但是舊主依然讓他牽掛。
“既然你連皇權都不在乎,陛下就不會苛待了吧?”如果魯若麟的想法真的實施,估計也沒有什麼人願意跟著朱慈烺走了。
大明原本就氣數已盡,越是沒有人跟著朱慈烺,他反而越安全,現實就是這麼諷刺。
“他是我的大舅哥,我真的沒準備把他怎樣,這是實話。如果他退位了,我準備封他為王。他要是不想折騰,我保他衣食無憂。如果他還有雄心壯誌,能力也足夠,在海外劃一塊地盤讓他經營也無不可。”魯若麟無所謂的態度展示了強大的信心,朱慈烺即使在海外立國,也沒有可能威脅到本土的統治。
盧象升也為魯若麟的大度所震驚。
朱慈烺畢竟是皇帝,絕對有很多的追隨者,按理說應該是個巨大的威脅。不說囚禁起來,時時刻刻監視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魯若麟就是有信心掌控局勢,哪怕讓朱慈烺在海外立國,繼續大明國祚。
“興漢此舉必定流芳百世,為世人傳頌。”盧象升滿意的點了點頭。
“要是本土都能被海外藩國反客為主,隻能說後人太無能了。”魯若麟笑著說道。
得到魯若麟承諾的盧象升終於可以安心去四川清剿張獻忠了,現在他非常希望早日實現天下一統,恢複和平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