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淡淡的說著,眼神越來越堅定,尖銳。
張懋見此,心中長歎一聲。
陛下這是打算力排眾議啊。
“陛下明鑒,若陛下下定決心,臣願意與陛下風雨同舟,隻是陛下還當以國事為重,以百姓安定為重,臣建議,陛下先處理各地藩王,皇親之事,同時安撫百姓,安置北逃百姓,分與土地錢糧,讓百姓得以安定,之後再收取商稅,礦稅,如此逐步推進,想必各地亦能接受也”
張懋見朱見深已經下了決心。
張懋也不好再勸。
既如此,那就想辦法把可能的動蕩降到最低。
先對那些藩王,皇親開刀,這些人在地方早已為禍一方,個個都是富得流油,富甲一方那種。
拿他們開刀,世人不僅不會反對,還會全力支持。
何況這些藩王,皇親每年都要消耗大明上千萬兩賦稅來養。
可以說這些人才是大明真正的蛀蟲。
也正是這些人最終拖垮了大明。
斷了他們的供奉,每年隻保留基礎的俸祿。
在加上推恩令,三代旁係分離等。
如此就可以把大明最大的一筆支出給省下來。
而且如今大明有一個絕好的理由來對付這些藩王,皇親。
那就是未拱衛大明,使祖宗之地遭難,祖宗之陵不寧。
給他們治一個大不敬,大不孝之罪。
剝奪他們的土地,貢賦,抄沒他們的家產。
以此定罪,誰敢反抗。
而所得土地,正好可以安置那些北逃的百姓和北地的流民。
雖然如今還有百姓陸續北逃。
但是經戶部,吏部勘察。
如今北逃百姓有兩百多萬人,最高也就是三百萬左右。
加上北地差不多也有百多萬流民。
差不多近五百萬人。
都給他們分派土地,這些百姓必然對大明感恩戴德。
在加上朱見深決定改革戶籍製。
取消軍戶和匠戶,統一戶籍。
如此百姓也可得安定。
百姓安定後,再增收礦稅和商稅,統一農稅。
如此還愁百姓不會支持大明,大明錢糧賦稅不會增多乎。
見張懋點頭,朱見深大喜。
有張懋支持,這勳臣這邊就肯定站在自己這邊了。
剩下的朝臣,隻要再爭取一番。
自己的新政就徹底落實了。
而且張懋所言先拿藩王和皇親下手。
朱見深也非常同意。
這些人每年吃了大明多少賦稅。
朱見深非常清楚。
以前大明強大,朱見深倒也不想趕盡殺絕。
如今大明已到滅亡邊緣。
這些朱家子孫豈不更應該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大明建設。
誰敢反對,那就是跟祖宗,跟社稷,跟江山過不去。
這些人不保大明,難道要看大明滅亡嗎。
所以拿藩王皇親下手。
朱見深可沒有一點不忍。
“好,有英國公支持,朕心甚慰,明日早朝,朕便會落實新政諸事,還請英國公能與朕休戚與共,再建大明萬世江山”
朱見深說完,張懋領旨,不過張懋心中還是有些疑惑。
此事完全就是大明開天辟地的大事。
真的能順利推行嗎。
見張懋領旨,朱見深心中也鬆了口氣。
“如此,朕還有一事想與英國公商議一番”